第二次起诉离婚具体应该怎么判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关于是否判决离婚。 “感情是否确已破裂、调解无效”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确定准离与不准离的原则界限。可认定为感情确已破裂的五种具体情形:1)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2)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2年的。5)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 在当前司法实践中,如无确切证据证明存在这几种情形之一的,如一方坚持不同意离婚,法院通常在第一次诉讼中不准予离婚。而半年或者一年后,再起诉离婚的,则法院一般会判决准予离婚。 关于财产分割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一般由夫妻双方平均分割,共同债务应平均分担。 关于子女抚养 如果孩子年满十周岁,一般听取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不满十周岁,幼儿期内的孩子,一般情况下判归母方的可能性较大。除此之外,法院会酌情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思想品质、孩子一惯的生活环境等情况,以“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原则,酌情判决。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应按月支付抚养费,抚养费一般是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月收入的20%-30%。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第二次起诉离婚一般情况下要等六个月,但如果有新情况、新理由,可以不受六个月的限制。“新情况、新理由”标准是能够证明双方感情确实已经破裂,已经无法共同生活下去,应当准许双方离婚。
在司法实践中,第一次起诉离婚如果对方坚决不同意离婚,叛离的可能性就很小。除非有证据能证明感情确已破裂就可以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
第二次起诉离婚应该多久能判决
第二次起诉离婚要三到六个月时间判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提起离婚诉讼后,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由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如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2020.04.02 138 -
-
第二次起诉离婚怎么判
第二次起诉离婚的判决取决于双方是否感情破裂。法律规定在经一审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一年以上,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双方离婚。诉讼离婚的前提是双方感情已破裂,如果不满足以上条件,或者不能证明双方感情确实已破裂,则不利于法院判
2022.04.16 397
-
第二次起诉离婚具体流程
原告起诉阶段: 1、原告向法院递交起诉书、副本及相关的证据; 2、法院对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查,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不受理的告诉不予受理的理由。 被告答辩阶段: 1、法院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原
2021-01-27 15,340 -
第二次起诉离婚该怎么判?
1、如果是一方不同意或签了离婚协议后反悔不履行的,那么应当通过诉讼离婚,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或者在被告居住超过一年以上的所在地法院起诉,如果被告下落不明或者监禁1年以上的,可以在原告所在地法院起诉离
2022-05-19 15,340 -
第二次起诉离婚应该多久判?
一般而言,第一次起诉离婚,如果没有法定判决离婚,法院是不会判决离婚的,原告方还要再等6个月才能提起第二次离婚诉讼,但被告方不受此限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次诉讼不等于二审,但仍然需要适用一审程序。一
2021-11-01 15,340 -
第二次起诉离婚应该怎么走
第一次通过法院起诉判决不离婚的,需要在法院判决生效后六个月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第二次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与第一次起诉程序相同,一般需要准备双方的婚姻关系证明、子女出生证明和需要分割的财产证明。由于是
2021-11-01 15,340
-
01:03
第二次起诉多久判离婚首先,一般夫妻一方要求离婚,另外一方坚决不同意离婚的,如果没有虐待、遗弃、严重的家庭暴力、一方和他人同居或重婚的等情形的,法院是不会判决离婚的。此时起诉没有太大的意义,法院基本不会做离婚的判决。对于上述状况,可以选择经过两次诉讼,即第一次离
2,017 2022.04.17 -
01:08
离婚第二次起诉会判离吗在离婚案件中,法院是否会判决当事人双方离婚,要看具体情况。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须进行调解。如果男女双方调解不成,且符合法定的判离情形的,法院会判决双方离婚。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判离情形有以下几个:1、重婚或者有配偶者
2,402 2022.04.17 -
01:13
第二次起诉离婚书怎么写第二次起诉离婚的起诉状和第一次的起诉离婚的起诉状格式是相同的,两者的事实和理由不相同。这里所说的事实与理由,主要针对的是第一次起诉离婚之后发生的事实和理由,所以,第二次离婚与第一次离婚起诉状的书写,有着本质的区别。 除要写原告和被告的信息之
1,21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