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劳动义务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法》第30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劳动合同法》第38条: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91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其支付赔偿金:(1)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2)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3)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4)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可以看出,无故拖欠职工工资,资方要支付拖欠工资、补偿金(25%拖欠工资额),必要时还要支付赔偿金(但要以造成实际损害为前提)。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是如果劳动者有下列情形,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单位的录用条件的;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其他。
-
劳动法第39条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有以下规定:用人单位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以下工作和休息办法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而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2020.05.24 785 -
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其他。
2020.09.09 359 -
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39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根据该条规定,当劳动者存在过失时,单位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具体情形包括: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2022.04.13 6,625
-
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终止劳动合同:严重失职、私人欺诈,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试用期内证明不符合就业条件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
2021-12-25 15,340 -
《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
2022-04-23 15,340 -
劳动合同第39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2022-03-12 15,340 -
劳动合同法百第39条规定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
2022-04-22 15,340
-
01:14
劳务合同跟劳动合同的区别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签订的协议,劳务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以提供劳务为内容而签订的协议。二者的区别主要是: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须为用人单位,劳务合同的主体为平等主体间的自然人或者法人。主体的地位也不同,前者的主体之间具
6,423 2022.04.17 -
01:10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的区别《劳动合同法》和《民法典》对劳动合同以及劳务合同,分别作出了规定。两者的区别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主体不同、承担劳动风险责任的主体不同以及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主体不同。前者的签订主体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后者的签订主体双
25,978 2022.04.17 -
00:55
劳动合同时间如何规定劳动合同时间的规定,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固定期限:即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效力期间,期限可长可短,长到几年、十几年,短到一年或者几个月; 2、无固定期限:即劳动合同中只约定了起始日期,没有约定具体终止日期。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以依法约定终止劳
1,998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