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办理异地被抓到的案件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2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时,应当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依照《刑事诉讼法》第64条的规定,决定拘留的机关在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者外,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有碍侦查的情况包括:其他共同犯罪嫌疑人闻讯后有可能逃匿、毁弃或者伪造证据的;可能互相串通,订立攻守同盟的;其他犯罪有待查证及还未采取相应措施的,等等。但在上述情形消除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所在的单位。对没有在24小时内通知的,应当在拘留通知书中注明原因。无法通知的情况包括:被拘留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的;被拘留人无家属或工作单位的;等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三百三十八条:异地执行传唤、拘传,执行人员应当持传唤证、拘传证、办案协作函件和工作证件,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 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协助将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到本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犯罪嫌疑人的住处进行讯问。 第三百三十九条:异地执行拘留、逮捕的,执行人员应当持拘留证、逮捕证、办案协作函件和工作证件,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派员协助执行。
可以异地报警。只要是被害人报警的,不管是向哪里的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都应该受理,并进行登记备案,如果发现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可以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处理,也可以要求被害人向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进行报警。如果对方是涉嫌刑事犯罪的,则根据规定,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的公安机关都有管辖权,所以,虽然犯罪行为没有在本地实施,但被害人在本地的,被害人可以直接向被害人的本地(即现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报警,本地的公安机关必须受理并依法进行立案侦查。
-
公安局可以异地抓人吗
公安机关异地抓捕是刑事诉讼法所允许的。需要手续: 1、由办案机关签署的逮捕令; 2、公安证件; 3、抓住后24小时送往看守所。满足程序条件的,公安机关属于正常办案没有违法。
2020.07.10 1,533 -
盗窃被公安局抓到怎么办?
盗窃被公安局抓之后的处理方式: 1、如果盗窃数额未达到盗窃罪的立案标准的,公安机关将处以行政处罚。 2、如果盗窃数额达到立案标准的,公安机关将予以立案,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0.02.14 140 -
-
公安局异地抓人的条件
1、异地执行传唤、,执行人员应当持传唤证、拘传证、办案协作函件和工作证件,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协助将传唤、拘传到本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犯罪嫌疑人的住处进行讯问。2、异地
2022-09-08 15,340 -
公安局异地抓人的步骤
1、异地执行传唤、,执行人员应当持传唤证、拘传证、办案协作函件和工作证件,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协助将传唤、拘传到本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犯罪嫌疑人的住处进行讯问。2、异地
2022-08-21 15,340 -
公安局异地抓人的程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2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时,应当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依照《刑事诉讼法》第64条的规定,决定拘留的机关在拘留后,除有碍侦查
2022-03-21 15,340 -
公安局异地抓人的手续
1、异地执行传唤、,执行人员应当持传唤证、拘传证、办案协作函件和工作证件,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协助将传唤、拘传到本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犯罪嫌疑人的住处进行讯问。2、异地
2022-09-08 15,340
-
00:48
公安局受理案件与立案的区别公安局受理案件与立案的区别有: 1、受案是没有限制的,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都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且制作笔录,而立案是有限制的,公安机关审查后,发现有犯罪事实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公安机关才
11,407 2022.05.11 -
00:58
刑事案件公安局不立案怎么办刑事案件公安局不立案的救济途径:不立案的话会收到一份不立案通知书,获得不立案的书面通知后,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仍不服的可以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向检察院的侦查监督部门申请立案监督,提出自己的申请要求;若是有证据能证明的刑事
2,526 2022.05.11 -
01:00
公安局把案件移交检察院后的流程公安局把案件移交至人民检察院的,后续流程是这样的:1、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一起期限内对刑事案件进行相应的审查,人民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让公安机关在一个月内侦查完毕,然后重新移送至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 2、审查后,人民
14,236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