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换工作去另外一个城市原公司已经缴纳五险一金两个公司不在一个省在新城市可以另外开五险一金账户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中应当规定由用人单位缴纳五险,对一金没有要求,因此如果没有规定则违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七)社会保险。可见,在劳动合同约定中没有社会保险的条款是不合法的。第三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按第四十六条第一项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养老保险和身份证是相同的,一个人只需要缴纳一份就可以,当事人在工作的时候,应该缴纳五险一金,以此来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为我国社保还没有达到全国互联,即使在两个地方缴纳了也只能享受一份医保待遇,所以不需要在两个地方进行购买。
1、如果跨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转移,本人带好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养老保险手册等,到社保中心填写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流动职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申请表,到转移窗口办理转移; 2、如果在统筹地区内或同一市内,当从某单位辞职后,只需该单位办理退工停保手续,新单位办理用工参保手续,社保关系自动转入新单位。
-
五险一金换城市工作怎么办
在五险一金中因为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是由公司缴纳的,不能提取也不能转移,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公积金是可以异地转移的,所以如果是换了城市工作,可以提出申请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公积金进行转移。
2020.09.11 855 -
转移工作城市五险一金
五险一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本人持身份证件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打印社会保险参保缴纳凭证,并携带
2020.10.23 234 -
五险一金能在2个省缴纳吗
不可以。社保系统会共享数据,一个人不得同时在不同地方购买社保的。而且就算同时在两地参加养老保险了,重复参保部分的养老保险关系无效。重复的交费,既不能转移合并,也不能重复享受相关待遇。
2020.02.17 427
-
公积金可以在另外一个市再交吗
这不一定,要看你所在的城市。一些城市只限于省内的非现场贷款,一些城市支持跨省互助贷款地区,一些城市支持全国的非现场贷款,当然也有一些城市不支持公积金的非现场贷款。
2021-10-26 15,340 -
五险一金怎么转移到另一个公司
1、如果跨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转移,本人带好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养老保险手册等,到社保中心填写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流动职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申请表,到转移窗口办理转移; 2、如果在统筹地区内或同一市内,当从某
2021-12-16 15,340 -
因工作调动一个城市的社会保险如何转移到另外一个城市
1、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入1、目前省社会保险局加入保险,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之一,可申请将原省外养老保险关系转入省社会保险局:(1)男性不满50岁,女性不满40岁的加入保险人。(2)经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
2021-10-25 15,340 -
在一个城市工作后, 社保怎么转到另一个城市?
如果是同城的养老保险,只需要安心上班即可,单位的人力资源会办理交社保的业务,交的社保跟原单位交的社保,在社保局对应的账户是一致的; 如果是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工作的话,那么在新单位开始交社保之后,
2022-04-18 15,340
-
01:24
社保公积金转移到另一个城市如何办理
社保公积金转移到另一个城市的办理方式如下: 1、如果是在省内异地工作并参加社会保险,只要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及社保卡到原办卡银行网点进行激活,再到参保地社保局社保卡部关联参保信息,就可在当地正常使用; 2、如果是在外省工作的话,考虑到社保卡金融
13,186 2022.05.11 -
01:21
上海五险一金个人缴纳比例
上海五险一金个人缴纳比例如下:医疗保险:个人承担2%,单位承担8%;养老保险:个人为8%,单位承担20%;失业保险:个人为1%,单位承担2%;工伤保险:个人无,单位1%;生育保险:个人无,单位1%;公积金:个人3.5%,单位3.5%。根据相
7,570 2022.05.11 -
00:51
公司没交五险一金可以告吗
公司没交五险一金的,可以告公司。法律明确规定,公司招用劳动者后,应当在三十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以及缴纳住房公积金。公司未按照规定购买五险一金的,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告公司,同时劳动争议有仲裁裁
20,79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