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没有补缴社保员工可以提取公积金补偿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社会保险费是指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过程当中,雇员和雇主按照规定的数额和期限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缴纳的费用,它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最主要来源,也可以认为是社会保险的保险人(国家)为了承担法定的社会保险责任,而向被保险人(雇员和雇主)收缴的费用。下文——单位未缴社保不能以现金补偿职工的相关规定:为职工缴纳社保费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公司未缴纳是违法行为,但不能用现金补偿,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保费的,由社保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并且可从其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划拨。因此,劳动者应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和举报,由他们监督原单位为其足额补缴社保费。知识延伸——不缴纳社保费的法律责任 1、对未按规定期限纳费申报和报送纳费资料的,拒不接受检查和不提供纳费资料的,有意隐瞒工资发放情况造成不纳或少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地税机关责令限期缴纳,并按日加收欠缴额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同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10000以下的罚款。 2、单位纳费人、扣缴义务人和纳费担保人在地税机关规定的限期内仍不缴纳费款的,地税机关可依法采取强制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单位和劳动者自建立劳动合同之日起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如果您仍和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单位无故停止为您缴纳社会保险,您可向单位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地的同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进行投诉。
可以的,单位出现社会保险费应缴未缴情况可以为员工补缴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一般情况下,补缴保险的期间根据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视企业情况而定。
-
公司没有给员工缴纳社保如何补偿
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没有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按照劳动者的工作年限确定。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按半年计算。(月工资是指劳
2020.03.02 531 -
宁波公积金补缴可以提取贷款吗
影响的。公积金贷款的申请条件中明确写明了,要求连续12个月足额缴存并且一直在缴存状态的,不能有间断的情况出现,哪怕后面补缴的,也不能算在内。
2020.05.01 121
-
公司没有按规定补缴公积金可以要求公司补缴公积金吗
公司没有按规定缴纳公积金是可以要求补缴的。 单位补缴住房公积金的数额,可根据实际采取不同方式确定: 单位从未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原则上应当补缴自《条例》(国务院令第262号)发布之月起(1999年4月)
2022-04-22 15,340 -
公司员工社保可以补缴吗
公司员工社保能够补缴。 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2、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
2022-05-23 15,340 -
员工提出不缴纳公积金可以拒绝公积金补缴吗
例如:单位如何缴存住房公积金:一、老单位应当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经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核后,到受委托银行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每个职工只能有一个住房公积金账户
2022-10-21 15,340 -
公司可以和员工补缴社保吗?
可以,社保可以在退休的时候,办理一次性补缴的,之前没有社保帐号,也是不能补缴的。《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由社会保险经
2022-07-01 15,340
-
01:03
公司如何补缴社保
公司补缴社保的流程具体如下: 1、用人单位通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下载用人单位及职工相关参保信息,导入本地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子系统; 2、用人单位通过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子系统录入社保补缴明细; 3、用人单位补
2,471 2022.11.21 -
01:05
公司裁员有补偿吗
公司因为以下原因之一,需要裁减员工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人数不足二十人但占公司员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被裁减员工有权获得经济补偿:1、公司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破产重整的;2、公司经营状况出现严重困难的;3、公司转产、革新重大技术或者调整经营方
3,805 2022.04.15 -
01:01
名下有房可以提取公积金吗
名下有房是否可以把公积金取出来,要看是否满足提取公积金的条件。住房公积金的领取要满足这些条件: 1、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 2、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 3、非本市籍职工调离本市时; 4、职工偿还房贷时
8,338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