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缴纳社会抚养费行为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当事人违反计生政策生育子女,已经接受了相关处罚缴纳了社会抚养费,就不会在另一地因同一事实再次被征收社会抚养费。 《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规定: 第五条 不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流动人口的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当事人的生育行为发生在其现居住地的,由现居住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现居住地的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 (二)当事人的生育行为发生在其户籍所在地的,由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户籍所在地的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 (三)当事人的生育行为发生时,其现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均未发现的,此后由首先发现其生育行为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当地的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 当事人在一地已经被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再次被征收社会抚养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系城镇居民的,按子女出生前一年市统计局公布的全市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倍征收,但前一年实际年可支配收入高于市统计局公布的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按其实际年可支配收入的三倍征收。 (二)系农村居民的,按子女出生前一年市统计局公布的全市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的三倍征收,但前一年实际年纯收入高于市统计局公布的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的,按其实际年纯收入的三倍征收。
-
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已经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对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改进再婚等情形再生育管理。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全面推行网上办事,进一步简政便民。依法依规查处政策外多孩生育。
2020.02.02 625 -
计划生育政策
目前是三孩生育政策,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仍然是计划生育。中央赋予了计划生育新内涵,即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改革服务管理制度,提升家庭发展能力,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020.09.10 1,021 -
生育二胎还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吗
生育二胎不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2020.12.08 175
-
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可以不缴纳社会抚养费吗
如果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生育的,要缴纳社会抚养费。《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条例》第三条不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分别以当地城
2022-03-22 15,340 -
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吗?
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应该交纳社会抚养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四十一条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
2022-04-07 15,340 -
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已经缴纳,应该缴纳社会抚养费吗
答:依据法律原理,当时你们父母确是违反计划生育的规定,生育了四台,又收养了一人,所以,依据是有五个小孩,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地有五个孩子,至于后来,有一个小孩夭折,法律不以夭折为依据来要求交纳社会抚养费的
2022-03-17 15,340 -
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吗
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应该交纳社会抚养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四十一条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
2022-04-07 15,340
-
01:02
社会抚养费一直不缴纳后果社会抚养费一直不缴纳后果如下:1、小孩不能上户口;2、自欠缴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缴社会抚养费的千分之二的滞纳金;3、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社会抚养费,是指为调节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环境,适当补偿
872 2022.05.11 -
01:38
生育险必须连续缴纳还是累计缴纳生育险必须连续缴纳。生育险必须连续交满一年才可以享受生育险待遇;如果断一个月都不算是连续缴纳,并且补缴也是不可以。与此同时,生育的时候,必须正在缴纳生育保险。我国生育保险待遇主要包括两项:一是生育津贴,二是生育医疗待遇。 生育保险的宗旨在于
8,948 2022.04.17 -
01:16
工会经费怎么计算缴纳工会经费计算缴纳的方式如下:建立工会组织的缴费单位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2%的比例计提并拨缴工会经费,其中60%部分拨给所在单位工会,40%部分上缴上级主管工会;未成立工会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按工资总额的2%向上级工会拨缴
9,88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