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的农产品购进农产品税率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自2017年7月1日起,13%的增值税税率简并为11%.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下列货物,税率为11%:农产品(含粮食)、自来水、暖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食用植物油、冷气、热水、煤气、居民用煤炭制品、食用盐、农机、饲料、农药、农膜、化肥、沼气、二甲醚、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4、购进农产品抵扣方法调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37号)规定:自2017年7月1日起,纳税人购进农产品,按下列规定抵扣进项税额:(1)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取得一般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的,以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2)从按照简易计税方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和11%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3)取得(开具)农产品销售发票或收购发票的,以农产品销售发票或收购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1%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纳税人从批发、零售环节购进适用免征增值税政策的蔬菜、部分鲜活肉蛋而取得的普通发票,不得作为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的凭证.所称销售发票,是指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适用免征增值税政策而开具的普通发票.(4)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期间,纳税人购进用于生产销售或委托受托加工17%税率货物的农产品维持原扣除力度不变.加计扣除农产品进项税额=当期生产领用农产品已按11%税率(扣除率)抵扣税额÷11%*(简并税率前的扣除率-11%)5、部分货物的出口退税率调整为1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37号)规定:自2017年7月1日起,部分货物的出口退税率调整为11%.财税〔2017〕37号附件2所列货物的出口退税率调整为11%.出口货物适用的出口退税率,以出口货物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日期界定.外贸企业2017年8月31日前出口本通知附件2所列货物,购进时已按13%税率征收增值税的,执行13%出口退税率;购进时已按11%税率征收增值税的,执行11%出口退税率.生产企业2017年8月31日前出口本通知附件2所列货物,执行13%出口退税率.出口货物的时间,按照出口货物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日期执行.6、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扣除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我国增值税对购进农产品的扣除税率为
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2020.10.13 647
-
农产品的增值税税率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农产品的增值税适用税率有11%、13%和17%三种,小规模纳税人按3%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从2017年7月1日以前,农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为13%;从2017年7月1日起,农产品的增
2022-06-11 15,340 -
增值税对购进农产品的扣除税率是多少
我国增值税对购进农产品的扣除税率为11%,一般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产品,可以按照11%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但是如果一般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产品,加工后的产品适用税率是17%的,按照13%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2022-06-19 15,340 -
购销农产品税率
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其扣除率为13%(这里不是税率)。《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八条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以下简称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下列进项税
2022-02-06 15,340 -
购进农产品的扣除率
1、适用范围不同: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适用以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销售液体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计算扣除适用于其他纳税人直接从农业生产者处购进免税农产品的情形。 2、扣除率不
2022-05-25 15,340
-
00:45
产品购销合同怎么写
产品的购销合同是由买卖双方共同签订的。产品的购销合同应当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产品的基本情况,例如产品的质量要求及技术标准,产品的名称,产品的数量。第二是产品的价格,例如产品的单价,总价,货款的支付时间,货款的支付方式。第三是关于货
2,196 2022.04.17 -
00:56
购买到三无产品怎么赔偿
购买到三无产品,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和生产者作出赔偿。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那么需要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
6,648 2022.04.17 -
01:18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最新立案标准
生产者或销售者在商品中掺假或掺杂,以次充好、或使用不合格的商品冒充合格的商品,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应予以立案并追诉其相关法律责任:1、销售伪劣的产品,销售额达5万元以上的;2、虽未销售伪劣的产品,但产品的货值达15万元以上的;3、销售的伪劣
1,454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