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有什么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条经《刑法修正案九》修正,已失效)《刑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犯本节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之罪,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数额较大:一万元以上 数额巨大:二十万元以上; 数额特别巨大:一百万元以上 单位犯罪: 数额较大:十万元以上; 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 数额特别巨大:二百五十万元以上; 其它严重情节:造成恶劣影响的;引起被害人自杀、集体上访的;给被害人造成十万元以上损失的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情况下,如果个人集资诈骗200000元以上,单位集资诈骗在500000元以上的,那么就可以认定是刑法中的数额巨大;如果个人集资诈骗100万元以上,单位集资诈骗250万元以上的,那么就可以认定是刑法中的数额特别巨大。
个人集资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是个人集资诈骗100万元以上、单位集资诈骗500万元以上的;数额巨大的标准是个人集资诈骗30万元以上、单位集资诈骗150万元以上的;数额较大的标准是个人集资诈骗10万元以上、单位集资诈骗50万元以上的。
-
诈骗罪的数额特别巨大标准
(一)数额较大标准: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000元-10000元的,属于“数额较大”。 (二)数额巨大标准: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0000元-100000元的,属于“数额巨大”。 (三)数额特别巨大标准:个人诈骗公私财物500000元以上的,属于诈
2020.02.03 266 -
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数额巨大的标准是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特别巨大的标准是五十万元以上的。
2020.10.21 339
-
集资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标准?
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2
2022-05-06 15,340 -
集资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标准
集资诈骗罪数额巨大的标准:个人集资诈骗20万元以上,单位在50万元以上的,便可认定为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在100万元以上,单位在250万元以上的,则可认定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2022-06-07 15,340 -
集资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
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
2022-03-13 15,340 -
集资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标准是什么
个人集资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是个人集资诈骗100万元以上、单位集资诈骗500万元以上的;数额巨大的标准是个人集资诈骗30万元以上、单位集资诈骗150万元以上;数额较大的标准是个人集资诈骗10万元以
2022-11-05 15,340
-
01:20
集资诈骗量刑数额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及公安部制定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相关规定,犯罪人以非法占有为前提,运用诈骗手段进行非法集资,涉嫌以下情况之一,予以追诉:个人集资诈骗,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集资诈骗,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 如个人犯集资诈骗
1,782 2022.04.17 -
00:56
贪污罪数额特别巨大是多少
贪污罪数额特别巨大是指,贪污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可知,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5,488 2022.04.15 -
01:00
诈骗罪数额较大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来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
837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