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签订为终身合同,是不是就属自动解除,能否申领失业险?2.公司股权转让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召开公司股东大会,研究股权出售和收购股权的可行性,分析出售和收购股权的目的是否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并对收购方的经济实力经营能力进行分析,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程序进行操作,最终形成股东会决议。二、聘请律师进行尽职调查:包括股权受让方的主体资格、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三、出让和受让双方进行实质性的协商和谈判。四、如系国有股权,企业须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股权转让申请,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五、评估、验资(私营有限公司也可以协商确定股权转让价格)。六、出让的股权属于国有企业或国有独资有限公司的,需到国有资产办进行立项、确认,然后再到资产评估事务所进行评估。其他类型企业可直接到会计事务所对变更后的资本进行验资。七、出让方召开职工大会或股东大会。集体企业性质的企业需召开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按《工会法》条例形成职代会决议。有限公司性质的需召开股东(部分)大会,并形成股东大会决议,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程序和表决方法通过并形成书面的股东会决议。八、股权变动的公司需召开股东大会,并形成决议。九、出让方和受让方签定股权转让合同或股权转让协议。十、由产权交易中心审理合同及附件,并办理交割手续(私营有限公司可不需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签订了转让合同之后如果符合合同解除条件,当事人可以予以解除。如果符合法定解除的条件或者是发生了约定解除合同的情形的时候,加盟店合同可以单方面解除。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但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法定的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一方当事人或者双方当事人就可以依法解除合同,终止合同的权利与义务。
-
隐名股东是否能签订股权转让合同
隐名股东能签订股权转让合同。隐名股东是实际出资人,是真正有权处分股权的人,当然有权签订股权转让合同。隐名股东也叫实际投资人,是指依据书面或口头协议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权者。
2020.11.02 160 -
领失业金是解除劳动合同还是终止劳动合同
是单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属于“非本人意愿的离职”理由就可以本人拿身份证、户口本、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去社保局办理完失业登记,领取失业金。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或者被用人单位辞退、除名、开除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
2020.07.16 975 -
旷工被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能领失业保险
旷工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非自愿失业的情况,不能领取失业保险。 领取失业保险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用人单位和本人在失业前已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登记失业并有求职要求的。 其中,下列人员未因本人意愿中
2022.04.16 710
-
签订劳动合同后就业协议是否自动终止
签订劳动合同后就业协议自动终止。就业协议一般由国家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表,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就业协议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
2022-02-13 15,340 -
签2次合同就是终身了吗
签订两次合同,不一定是终身合同。应当是连续二次签订固定期限合同就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
2022-03-21 15,340 -
解除劳动合同就能领失业金吗
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应当七日内到社保局办理备案,然后失业人员去领取失业金。 我国法律规定,城镇企事业单位应当及时向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告知其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并在劳
2021-11-19 15,340 -
自愿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领失业保险金
本人自愿解除劳动合同不可以领失业金,劳动者按规定参加了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及其以上的。劳动者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具体包括:终止劳动合同的;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被
2021-12-15 15,340
-
01:19
公司股权转让合同风险有哪些
根据《公司法》相关法律规定,在转让公司股权时,应从程序以及实质两方面审查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应注意以下: 一程序上是否合法,公司对内可以相互转让全部或部分股权,但是在对外转让股权时,应注意是否经过公司其他股东的过半数同意,如果其他股东不
952 2022.04.17 -
01:02
辞退是合同终止还是合同解除
辞退意味着劳动合同终止,具体就是指劳动合同的解除。首先需要明确,劳动合同终止就包括了劳动合同的解除,因此二者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相反,劳动合同的解除在劳动合同的终止的概念范围之内。其次,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就是指劳动者出现了法定过错的情形,用
2,19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