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元的工资要扣3险一金要扣多少的税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职工月工资扣除个人承担的三险一金和费用3500元,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纳税。按《个人所得税法》和国务院《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职工工资薪金所得,扣除应有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减除费用3500元后,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职工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税率表附后)。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国务院《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3500五险一金一般扣三百到四百左右。如果是以实际收入投保缴费:3500元缴费总额就约是1050元,个人负担约350元。公积金如果按规定10%缴纳,总额就是350元,单位和个人各50%,个人负担175元。
-
5000元工资要扣多少五险一金
社保缴费由用人单位与个人按比例缴费,个人应缴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不同地区缴费比例不同,以当地的以及用人单位的政策为准。一般标准为养老保险金个人8%,医疗保险金个2%,失业保险金个人1%,基本住房公积金个人最低标准为5%,工伤保险
2020.01.19 964 -
工资3500扣完五险一金剩多少
3500元工资不缴个人工资所得税。 如按3500元为社保和公积金基数: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1%、女工生育个人不缴、工伤个人不缴社保个人缴费比例8%+2%+1%=11%,则个人应缴社保为3500×11%=385(元),个人应缴
2020.04.29 1,364 -
330元的工资要扣多少税
工资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等于(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乘适用税率减速算扣除数。免征额为 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纳税等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乘税率-速算扣除数实际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纳税每月应纳税所得额等于(应
2020.03.04 261
-
工资3500要扣多少个五险一金
税前工资3500,根据最新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不需要个人所得税。五项社会保险和一笔住房基金的具体个人部分应考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政策和批准基数。个人部分的扣缴比例分别为养老金8%,医疗2%,
2022-01-06 15,340 -
3500元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多少钱
工资还有2975元。如果是以你实际收入投保缴费:3500元缴费总额就是约:1050元,个人负担约350元。公积金:如果按规定10%缴纳,总额就是350元,单位、个人各50%,个人负担:175元。余额:
2022-12-02 15,340 -
3500的工资扣多少五险一金
每个省份制定的缴纳标准有所区别,以下缴费比例仅做参考: 养老保险:单位缴纳比例21%,个人缴纳比例8%; 医疗保险:单位缴纳比例10%,个人缴纳比例2%; 失业保险:单位缴纳比例2%,个人缴纳比例1%
2023-04-12 15,340 -
3500元扣除五险一金还有多少工资
工资还有2975元。如果是以你实际收入投保缴费:3500元缴费总额就是约:1050元,个人负担约350元。公积金:如果按规定10%缴纳,总额就是350元,单位、个人各50%,个人负担:175元。余额:
2022-11-04 15,340
-
00:48
4500的工资五险一金扣多少
4500的工资五险一金扣除标准如下:养老扣8%,公积金一般5%,医疗保险2%。目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1%,个人8%。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单位9%,个人2%+3元,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缴纳0.5%,个人不用缴。
20,500 2022.04.17 -
00:53
租房扣税申报抵扣多少
租房扣税申报抵扣流程步骤如下: 第一、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第二、除上述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
10,499 2022.04.17 -
00:59
住房公积金扣工资比例是多少
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由职工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和单位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两部分组成。其中,职工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为,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为,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根据相关法律规
4,59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