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签劳动合同给公司带来哪些法律后果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单位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从第二个月开始支付双倍工资,直至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满一年不与员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视为已经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因此,从第二个月开始,用人单位就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法律后果包括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或认定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单位应当在与与劳动者确认劳动关系后一个月内订立劳动合同。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单位不和员工签合同的后果是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甚至于直接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维护你的合法权益,也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2020.03.20 188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什么法律后果
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要承担下列法律后果: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向员工支付至多不超过十一个月的每月双倍工资;超过一年的,视为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公司自应当签订该合同起要向员工每月支付双倍的工资,最多不超过十一个月。
2020.07.02 96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的后果有哪些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的后果如下: 1、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故意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如果因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工资损失、工伤、医疗等待遇损失的,除依法承担
2022.06.17 335
-
公司没有签劳动合同会给员工带来哪些后果?
1、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必须与劳动者签订,未签订的应从第二个月起每月支付劳动者双倍的工资,超过一年的,劳动者有权要求与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公司辞退你分两种情况,一是在试用期内,如
2022-09-13 15,340 -
不签劳动合同给公司带来哪些好处
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对公司来说没有好处。只要劳动者能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企业一样需要履行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同时还要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
2022-11-11 15,340 -
劳动合同不签订给公司带来哪些好处
1、关于公司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好处的规定,没有好处,只要劳动者能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企业一样需要履行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同时还要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实践中,员工要找到证明事实劳动关系
2022-12-23 15,340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法律后果是哪些
如果因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包括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工资损失、工伤、医疗等待遇损失的,除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外,同时还要支付25%的额外赔偿费用。劳动行政部门还可以责令用
2022-08-18 15,340
-
00:52
公司不给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办法:1、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2、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请求用人单位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3、超过一年未订立的,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
4,825 2022.05.11 -
01:28
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规定,劳动者在公司上班期间,公司如果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则公司自用工当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有和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的,公司应该向劳动者支付
3,492 2022.04.17 -
00:59
公司不给员工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如果公司在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一个月到一年内还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应当每个月支付员工两倍的工资。满一年还不签订,视为订立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因此,如果出现这种情形,劳动者可以向单位主张两倍工资。具体可以通过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申请劳
3,618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