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签劳动合同但有离职证明怎么写工资结账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所作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人称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人则称为受要约人、相对人或者承诺人。要约又称为发盘、出盘、发价、出价或报价等,是订立合同所必须经过的程序。 要约的性质,是一种与承诺结合后成立一个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本身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法律行为。 一般要约生效的时间如下: 1.以对话方式作出的要约,在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所谓以对话方式作出的要约,是指当事人直接以对话的形式发出的要约。例如,当事人面对面地订立口头买卖合同,或者以通过电话交谈的方式订立合同。 2.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要约,在到达相对人时生效 所谓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要约,是指当事人以对话以外的形式发出意思表示。例如,采用邮件、传真等方式订立合同。 3.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要约的生效 要约的法律效力如下: 1.要约对要约人的拘束力。此种拘束力又称为要约的形式拘束力。法律允许要约人在要约到达之前撤回要约。但是,在要约生效以后,要约人不得随意撤销或对要约的内容随意加以限制、变更和扩张。 2.要约对受要约人的拘束力。此种拘束力又称为承诺适格,是指在要约生效以后,只有受要约人才享有对要约作出承诺的权利,受要约人必须根据要约规定的期限、方式等作出承诺,否则,不构成有效的承诺。
要约的构成要件: 1、要约人应是具有缔约能力的特定人。 2、要约的内容须具体、确定。 3、要约具有缔结合同的目的,并表示要约人受其约束。 4、要约必须发给要约人希望与其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 5、要约应以明示方式发出。 6、要约必须送达于受要约人。
-
什么是要约要约的条件是什么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要约的构成条件是:要约人是特定人;要约人意思表示真实;要约由要约人向其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要约包括将来可能订立合同的主要的内容。
2021.04.22 228 -
什么是要约以及什么是要约邀请
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且需要满足内容具体确定、表明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等条件。要约邀请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例如,拍卖公告、招标公告、商业广告和宣传、寄送的价目表等。
2021.01.14 153 -
什么是要约?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的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
2021.01.08 157
-
要约是什么,要约邀请是什么?
一、要约是什么要约,是指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向他方提出的,以订立合同为目的的确定的意思表示。一项有效的要约,须具备以下要件: (1)要约是特定的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一项要约的发出人必须是特定的合同当事人
2022-10-30 15,340 -
什么是什么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网络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拟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网络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
2022-10-29 15,340 -
什么是要约,什么是要约邀请,两者有什么区别?
一、什么是要约要约是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在活动和对处贸易中又称为报价、发价或发盘。发出要约的当事人称为要约人,而要约所指向的双方当事人则称为受要约人。一项要约要取得法律效力,必须符合规定:
2022-10-28 15,340 -
了刑要需要什么? 什么是牢绩?
减刑一是要花钱,二是劳动要好,表现要好,不要惹事,有人说刑期可以对半减,不要相信,有事可以继续追问
2022-10-17 15,340
-
00:59
什么是合同主要债务主债与从债是两个单独的债,但由于其具有牵连性,从债的效力依附于主债的效力。区分主债与从债有三层含义: 1、主债是从债发生的根据,或者说主债是从债得以发生的基础关系。没有主债,从债不可能发生。 2、主债的效力决定从债的效力,主债不成立从债也不
1,506 2022.04.15 -
00:55
医保局主要业务是什么医保局主要业务是: 1、参保业务: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城镇居民参保; 2、转诊转院业务:包括城镇职工、城乡居民,需带医疗卡,农村居民需带户口本原件; 3、原农合补卡补磁、城镇居民补卡; 4、所有转外治疗的药费材料提交;
8,676 2022.04.17 -
00:53
职务侵占构成要件是什么职务侵占的具体构成要件有如下情况: 1、在客体方面,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在主体上,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4、主观方
743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