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者依法辞职的利弊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依法辞职,有利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大体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一、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提出辞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按此规定辞职,不需要用人单位同意与否,到时间就可以离岗,不影响工资结算和办理相关手续,只是没有经济补偿。 二、因用人单位过错而辞职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明确赋予了职工辞职的权利,这种权利是绝对的,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无须任何实质条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即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即可。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
劳动者依法享有就业的权利
在我国每个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的军人的就业,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2020.08.12 191 -
劳动者依法享有怎样的权利
劳动者依法享有以下权利: 1、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4、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7、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2022.03.23 321 -
离职与辞职哪个对劳动者有利?
一般离职对劳动者更有利。离职只是单纯表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而辞职是劳动者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纠纷,劳动者离职后仍然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用人单位涉嫌违法辞退的,劳动者还可以要求用
2020.03.18 223
-
新的劳动法对劳动者有何利弊?
新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有利之处比较多。劳动合同法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员工的利益,但是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成本会增加,也促使用人部门用工的规范性。新增的对劳动者的保护主要有:颠覆传统观念,合同终止也需补偿;
2022-10-23 15,340 -
劳动者依法享有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劳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一)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二)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
2022-05-31 15,340 -
劳动法辞职n+1
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可以立即走人,并且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为: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
2023-02-13 15,340 -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劳动权利
《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
2022-11-22 15,340
-
01:15
劳动法第38条辞职赔偿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法第38条辞职赔偿,主要是按照劳动者在所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和本人工资进行计算的,其中工作每满一年用人单位需向员工支付一个月工资,工作满6个月但不满一年的,则按照一年进行计算;对于不满六个月的,则统
24,752 2022.04.15 -
01:17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有两个: 1、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 2、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且办理退休手续。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包括两个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由中央确定,地方政府可适当提
5,111 2022.06.22 -
01:25
欠款利息的法律依据
要确定欠款利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当事人应当了解我国的最新司法动态。具体而言,当事人可以根据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新司法解释规定,也就是《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决定》。而在此项司法解释中,民间借贷中最受关注的借款利率,
2,10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