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试用期辞职补偿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试用期期限: (1)工作在一年以上者,试用期不超过3个月;应届毕业生,试用期为6个月。 (2)在试用期间,公司会对试用员工进行考察,根据试用员工的具体表现,在与其进行相互沟通后,确定试用员工是否可以提前结束或需延迟试用期限。 2、试用期工资: (1)试用期工资(即标准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 (2)公司对试用员工通常会根据学历、工作经验及工作能力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确定其标准工资。 (3)试用员工学历在本科及本科以上者,标准工资为2000元/月,学历在专科或专科以下者,标准工资为1500元/月。此外,公司也会根据试用员工所具有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来进一步确定其标准工资。 3、试用期相关补充说明: (1)公司定于每月5号发放工资,试用员工在试用期间每月会先发放80%的标准工资,其每月所剩余20%的部分会待其成为正式员工后再给予一次性补发。 (2)试用员工在试用期间会按照公司制定的考勤管理制度进行考勤。 (3)试用员工会根据其当月的工作表现进行绩效考评。 (4)试用员工在试用期间不享受公司其他福利待遇。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用人单位和企业在试用期期间违反了和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是要支付员工的相应的报酬的。用人单位是不能无故辞退员工的,公司强迫离职的话,可以申请赔偿。具体怎么赔偿,可以协商解决,按照当初签订的协议上来实施。要是遇到协商不成的情况,可以去劳动局申请受理。 (二)用人单位想要终止和职工的协议,应该提前30天告知员工,具体的辞退原因,不能无故辞退职员,辞退也需要相关证明,证明用人单位不再继续录用此人的合法合理的原因。一般的情况都是支付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
-
试用期辞退补偿金标准
1、用人单位和企业在试用期期间违反了和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是要支付员工的相应的报酬的。用人单位是不能无故辞退员工的,公司强迫离职的话,可以申请赔偿。具体怎么赔偿,可以协商解决,按照当初签订的协议上来实施。要是遇到协商不成的情况,可以去劳动局
2020.07.08 745 -
试用期被辞退补偿标准
试用期被辞退补偿标准如下: 1、如果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所称的月工资是指劳
2022.04.06 2,299
-
劳动法试用期辞职赔偿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
2022-03-26 15,340 -
劳动法试用期辞职工资标准
1、试用期期限: (1)工作在一年以上者,试用期不超过3个月;应届毕业生,试用期为6个月。 (2)在试用期间,公司会对试用员工进行考察,根据试用员工的具体表现,在与其进行相互沟通后,确定试用员工是否可
2022-03-21 15,340 -
试用期辞职新劳动法
新劳动法的试用期辞职的规定如下:《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
2022-04-22 15,340 -
《劳动法》试用期辞职的标准是多少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
2022-04-18 15,340
-
01:15
劳动法第38条辞职赔偿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法第38条辞职赔偿,主要是按照劳动者在所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和本人工资进行计算的,其中工作每满一年用人单位需向员工支付一个月工资,工作满6个月但不满一年的,则按照一年进行计算;对于不满六个月的,则统
24,641 2022.04.15 -
01:51
劳动法规定辞退员工补偿标准
辞退员工补偿标准为: 1、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辞退补偿按员工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需向员工支付1个月工资;满6个月不满1年的,则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按0.5个月的工资标准进行赔偿。 月工资的标准为,被辞退员工在
9,497 2021.04.25 -
01:16
试用期被辞退有补偿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基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属于合法解除,无需向劳动者支付有关赔偿;如果用人单位属于违法解除,则需要向劳动者按照经济赔偿金的标准支付。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59,72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