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以共有财产买房婚后共同还贷怎么离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夫妻双方婚前以共有财产购买房屋并按揭贷款,婚后共同还贷,婚前取得房产证且房产证登记在一方名下,离婚按揭房怎么分 由于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认定房产归谁时的依据就是房产证上的名字。因此,此时极容易被认定为登记方财产。所以此时,未登记方主张该房屋为共同财产时,一要证明自己在婚前为购买房屋履行了出资义务;二要证明自己婚前是基于双方均认可所购房屋为共同所有的前提下出资的。如果不能提供相应的证据,则房产就会认定为与一方财产,在分割时不予分割。 2、婚前夫妻一方父母参与出资购买,婚后取得房产证,离婚按揭房怎么分 根据法律的规定,夫妻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因此,婚前父母出资买房,婚后共同还贷也不影响房子的归属。此时,在离婚按揭房分割时,不参与分割,只归一方所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能力鉴定的要求: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申请;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申请主体为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提交工伤认定决定、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书等资料;其他。
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其二,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比如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等。
-
购房协议怎么写符合要求
购房协议符合要求的书写内容如下: 1、甲方土地使用依据及商品房状况,包括位置、面积、现房、期房、内销房、外销房等; 2、房价,包括税费、面积差异的处理、价格与费用调整的特殊约定等; 3、付款约定,包括优惠条件、付款时间、付款额、违约责任等。
2022.07.05 423 -
公司清算应该符合哪些要求
清算是公司解散事由出现以后清算组参与的处理债权债务关系,消灭法人资格的程序。 一般来说,公司解散应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公司因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时,以及因股东会决议解散的,公司应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15日内成
2020.07.14 130 -
信用证结算应符合哪些要求
信用证只限于转账结算,不得支取现金。信用证与作为其依据的贸易合同相互独立,即使信用证含有对此类合同的任何援引,银行也与该合同无关,且不受其约束。 银行对信用证作出的付款、确认到期付款、议付或履行信用证项下其他义务的承诺,不受申请人与开证行、
2020.07.09 224
-
怎么样才能符合要求?
详情可以找律师面谈。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明白的。
2022-10-27 15,340 -
这样需要符合什么要求?
关于见证人的资格,我国《继承法》未作正面规定,但第18条从反面规定了:“下列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一)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二)继承人、受遗赠人;(三)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2022-10-21 15,340 -
符合什么要求
一、结婚登记条件1、男女双方必须自愿结婚(自主把握)。2、结婚年龄:男年满22周岁.女年满20周岁。3、双方均无配偶(未婚、离婚、丧偶)。4、双方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自主提示)。二、结
2022-10-31 15,340 -
公司清算需要符合哪些要求
(1)成立清算组。一般来说,公司解散应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但并非所有的公司解散都要进行清算。因公司合并或分立导;致公司解散的,就不应进行清算。 (2)清算组的职权。清算组的职权是指公司法赋予清算组在清
2022-10-14 15,340
-
01:13
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符合什么要求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符合的要求如下: 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已经设立的用益物权。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采取出让或者划拨等方式。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
3,093 2022.06.15 -
01:08
生育津贴怎么领,需要符合什么条件领生育津贴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 2、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 3、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女性员工缴纳社保的时间符合当地的生育津贴领取条件,有的地方要求社保累计或连续缴纳一定的时间
12,549 2022.04.17 -
01:20
怎么样的合同才算有效合同一份具备法律效力的合同,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双方当事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效; 第二,双方当事人具有订立合同的真实意思,即意思表示应当真实,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无效; 第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
1,28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