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诉状必须要提交证据和证据材料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书面诉状写好以后,应当及时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立案庭递交,同时按被告人数提交相应的起诉状副本,并应向人民法院提交所提供证据的原件或复印件。人民法院在决定受理后,会将起诉状副本送达给被告,以便被告应诉和答辩。在特殊情况下,当事人书写诉状确有困难(如果原告本人没有文化不会书写诉状,又请不到代写诉状的人,或因经济困难无力聘请代书的人),可以以口头形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允许,将当事人口述记录在案,并且应当按诉状内容要求进行提示,以帮助当事人进行诉讼,然后将口述内容告知对方当事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第一款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交副本。但该条规定未明示递交的具体方式,存在漏洞,应予修改完善,该条规定中“递交”是否能以邮寄方式等方式立案未明确,实践中法院是一般是不会受理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到法院起诉离婚要准备的材料有:1.原告方的身份证原件,审核完即归还原告;2.双方夫妻关系的证明,一般可提供结婚证和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3.夫妻共同财产的证明,一般提交财产清单即可,应向法院提供的主要证据有提供结婚登记证书。
劳动关系争议仲裁需要考勤记录、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用记录、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等证据;劳动报酬争议仲裁需要劳动合同、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证据;其他。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
答辩状必须要有证据吗
答辩状不需要附证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是民事被告、被上诉人针对原告或上诉人的起诉或上诉,阐述自己认定的事实和理由,予以答复和辩驳
2020.06.12 1,013 -
起诉状需要提交证据吗
如果当事人是因为民事纠纷起诉而递交起诉状的,需要提交证据,起诉状中需要包括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其中起诉状还应当包括原告与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人民法院互对当事人提起的诉讼进行审
2020.03.12 487 -
起诉状证据材料几份
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准备的起诉状和证据材料一般要提交两份,具体要根据被告的人数确定,当事人递交了起诉状和证据材料起诉之后,法院会进行审查,如果立案了,则会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
2021.08.06 162
-
被起诉状和答辩状必须附有相关证据材料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规定,海事法院向当事人送达起诉状或者答辩状时,不附送有关证据材料。因此,海事法院向当事人送达起诉状或答辩状时不需要附送相关证据材料。
2023-06-13 15,340 -
认定工伤必须要提交哪些证据材料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证据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2023-07-26 15,340 -
起诉离婚必须要证据和证据吗
一般来说起诉离婚需要相关的证据。起诉离婚应该提交以下证据材料: 1.离婚起诉状及副本各一份; 2.能证明其与被告的合法夫妻关系的结婚证或夫妻关系证明书; 3.夫妻共有财产的清单; 4.夫妻感情破裂或者
2023-06-08 15,340 -
医疗纠纷诉讼必须提交哪些证据材料
医疗纠纷诉讼一般需要提交的证据如下: 1、受害人与其家属的亲属关系证明; 2、就诊病历、检验单、化验单等就医资料; 3、受害人的误工证明、收入证明; 4、医疗费用等相关费用清单; 5、如造成伤残,应提
2022-06-04 15,340
-
01:10
起诉离婚必须要证据吗
起诉离婚,原告当然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离婚诉讼也是民事诉讼,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因此,离婚诉讼中原告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举证不能时,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败诉风险。具体来说,原告在提起诉讼的时候
1,604 2022.04.17 -
01:01
提交上诉状一定要附带证据吗
提交上诉状不是一定要附带证据。上诉状是可以要依附证据的,如果有新的证据不妨依附上去,当然证据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递交给法院,并不一定要依附。若依附证据的,当事人应当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要说明
5,323 2022.04.17 -
01:06
欠钱不还起诉要什么证据材料
欠钱不还起诉,需要以下证据材料: 1、民事起诉状; 2、证明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材料。如果没有被告的身份信息,那么可以委托律师进行查询,以确定被告人身份; 3、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材料。如借款合同,借条,还款承诺书等。如果没有借条,仅仅依据银
741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