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房产证上有贷款怎么办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房产证贷款的办理需要携带身份证、户口本、离婚证、离婚协议、房产证等资料向银行提出书面贷款申请;银行对借款人进行资质审核,审核通过签订贷款合同、担保合同、委托扣款协议,开立账户;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支用贷款。
婚后贷款购买的房产如无特殊约定应属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当平均分割。需要说明的是:婚后贷款购房,无论是个人支付房款还是夫妻双方共同支付房款,也无论是一方偿还贷款,还是双方共同偿还贷款,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此,离婚时贷款房屋怎么分割时没有什么争议的。如果离婚时贷款已经还完,双方按市场价值平均分割即可,房屋市场价以专业房地产评估公司的评估值为依据。如果离婚时贷款尚未还清,双方应当平均分割房屋净值,房屋净价值为离婚时房屋市场价(专业房地产评估公司的评估值为依据)减去未还款本金(不含利息)。 婚前一方贷款购房,离婚时已领房产证,婚后还款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需要进行分割。在分割时不对房产全值均分,需要用房价减去婚前一方已经支付的购房款(首付款和部分贷款),再减去在银行的贷款,剩余部分由夫妻双方平均分割。如果房屋价值随时间的流逝增值或贬值,应当按照一定的系数修正房产分割的数值。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
离婚房产贷款怎么办理
离婚房产贷款,如果是双方共同贷款购房用于婚后共同生活,或者是夫妻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款的,归夫妻共同所有,先由夫妻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如果是一方婚前就付了全部房款,并办理了房产证,那么属于一方个人的婚前财产,不需要分割。 具
2021.03.17 132 -
离婚时房产如何办理贷款
对于离婚房产贷款,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约定协议进行办理。当事人没有约定的,男女婚后以一方或双方的名义购买并办理了按揭贷款的房地产,产权登记在个人或双方名下,婚后由双方偿还按揭贷款的情况。只要夫妻双方没有约定,那么该房产应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未
2021.02.05 80 -
房子有贷款没有房产证离婚怎么办
根据夫妻对婚姻存续期间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原则,银行可以向离婚当事人任何一方追究责任。如无证据证明该房屋是以个人财产办理的按揭手续,在离婚时也应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2021.02.09 165
-
离婚有房产证怎么办理贷款
没有房产证的按揭房,离婚后如何过户呢我们都知道,房屋过户必须有房产证,没有房产证是无法进行过户的。按揭房的房产证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在银行抵押的。因此,离婚后,分得房子的一方想要过户的,离婚房产有贷款
2023-06-08 15,340 -
离婚房子有贷款怎么办理房产证
房产证办理流程: 一、提供所需材料。 二、进行产权登记。 三、契税税率及缴款书的办理。 1.提供户主身份证复印件。 2.提供销售发票复印件(带原件校验)。 3.提供销售合同及最终补充合同复印件(带原件
2022-07-17 15,340 -
离婚房产贷款怎么办理房产证
保证合同﹑发票﹑测绘报告等各个凭证资料的内容一致性,认真核对,确保措辞﹑各项数据﹑日期等一致无误。 房产证办理所需材料: 1.房屋购销合同原件及补充合同原件。 2.商品房销售统一发票原件。 3.房屋的
2022-08-21 15,340 -
离婚时房产分割上有贷款怎么办?
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只有到法院打官司了。,你俩之前买卖行为不当然影响权的归属,根据我国房产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不动产所有权确认应当以产权证上所登记为准的,所以,你应当寻求充分证据能够推翻现存证据,才
2022-04-17 15,340
-
01:16
离婚房子有贷款怎么办
夫妻一方婚前支付了部分房款,婚后共同还贷,或一方用个人财产还贷,离婚时,尚未取得房屋产权证的话,当事人可以协商办理。如果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进行财产分割时,不宜判决房屋直接归于其中一方,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具体的所有权。一般认为一方婚前
5,848 2022.04.15 -
02:01
有贷款房产离婚时如何分割
有贷款房产离婚时如何分割 1、婚后一方以夫妻共同财产购房,共同还贷。不管房产证登记在哪方名下,该房产理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房产分割时,按照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2、婚后一方用自己婚前财产购房付首付,夫妻共同还贷,房屋共同还贷部分以及房
626 2023.02.18 -
01:44
离婚时房贷如何办理
离婚时房贷的处理方式: 1、夫妻一方婚前支付了部分房款,婚后共同还贷,或一方用个人财产还贷,离婚时,尚未取得房屋产权证,当事人可以协商办理。如果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进行财产分割时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
451 202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