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伤的法律诉讼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工伤打官司,要先经过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审核认定。 工伤认定办法》第八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需要可以对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用人单位、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及工会组织应当负责安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据实提供情况和证明材料。 第九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进行工伤认定时,对申请人提供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不再进行调查核实。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要求出具证据部门重新提供。 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五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认定决定包括工伤或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和不属于工伤或不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第十六条工伤认定决定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 (三)受伤部位、事故时间和诊治时问或职业病名称、伤害经过和核实情况、医疗救治的基本情况和诊断结论; (四)认定为工伤、视同工伤或认定为不属于工伤、不视同工伤的依据; (五)认定结论; (六)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的部门和期限; (七)作出认定决定的时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关于工伤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职工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有故意犯罪、醉酒或者吸毒、自残或者自杀的情形,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其他。
-
关于离婚诉讼的法律问题
夫妻双方单方提出离婚,另一方不同意离婚或者虽然双方都同意离婚,但在共同财产的分割和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医疗费等的问题上未达成协议,离婚诉讼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递交离婚诉讼状。
2021.01.08 136 -
关于行政诉讼的法律依据
首先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主体必须是人民法院,其次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属于二次适用,需要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第一次法律适用的基础上再次适用,同时法律依据的适用也仅限法律法规和规章。
2020.08.11 334 -
关于小额诉讼的法律规定
关于小额诉讼的法律规定为: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在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金钱给付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五十以下的,可以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审理。
2021.10.01 376
-
关于工伤的诉讼时效
关于工伤案件的诉讼时效规定如下,工伤纠纷诉讼,其中工伤认定时效从受伤之日起一年内,工伤待遇的诉讼时效从工伤认定决定书或者伤残鉴定送达之后一年,但是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医疗补助金从离职时开始计算,时间
2022-08-08 15,340 -
关于诉讼保全的法律
《民事诉讼法》规定: 第一百条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
2022-05-07 15,340 -
法院关于工伤赔偿诉讼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进入了民事诉讼程序后,按民事诉讼法的审限,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一般是三个月内作出判决,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般是六个月内作出判决,但最长审限可以达到15个月。
2022-08-29 15,340 -
关于工伤的法律
相关工伤的法律法规:《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022-04-02 15,340
-
01:09
关于工资拖欠的法律
关于工资拖欠的法律,具体情况如下: 1、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2、用人单位需要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
3,415 2022.05.11 -
01:18
刑事诉讼法关于立案有哪些相关规定
刑事诉讼法关于立案的规定如下: 1、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2、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
2,341 2022.12.11 -
01:03
合同法关于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生效之后,合同的相关问题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的有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合同解除的方式,包括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解除权行使的期限、合同解除的程序以及行使解除权的法律后果等。法律规
1,93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