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丧葬费可以在起诉的时候一起主张吗交通事故丧葬费怎么计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丧葬费可以在起诉的时候一并主张,丧葬费=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因为各个省份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不同,所以在哪里起诉会影响到赔偿数额。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话,可能不仅仅是赔偿的事情,还可能判处刑事责任,而其中又与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紧密相关。 在交通事故中,当事人双方能够达成谅解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程序,也可以很快的解决事故争议,减轻肇事一方的民事和刑事上的责任。但是达成谅解的,双方最好不要只是口头上的,以免双方事后变节,然后再因此事进入不必要的争执,所以最好双方需要签订赔偿协议、和解协议,开具赔偿款的收付凭据、出具谅解书等,一切都应有相应的依据为凭证。 需确认的问题:事故是在安徽六安发生的吗?有没有交警介入事故了?有没有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具体是什么时间死的,当场死亡?住院死亡?出院后死亡?想要在哪里起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丧葬费,是指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受害人家属为处理死者的丧葬等后事而需支付一定的费用。
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死亡,其丧葬费应当根据事故责任人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进行计算。我国《民法典》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
交通事故丧葬费怎么计算?
车祸死亡应当赔偿对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数额为六个月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被扶养人生活费为一定期限的当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消费;死亡赔偿金数额为二十年的上一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0.05.04 301 -
交通事故的丧葬费怎么计算
丧葬费是指处理死者丧葬事宜的所有费用,需 要注意的是,该赔偿项目虽然有实际花费,但不按实际支出来计算,而是依法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计算的,以六个月的总额计算。跟死者的年龄、性别、户籍是没有太大关系的。
2020.06.12 166 -
交通事故后丧葬费怎么计算
对交通事故中的丧葬费的计算为: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除此之外还需要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
2021.03.22 115
-
交通事故丧葬费标准,如何计算交通事故丧葬费
1、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2、根据上述规定,丧葬费的计算以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标准。受诉法院所在地一般为被告所在地,在无须经过诉讼程
2022-06-01 15,340 -
交通事故丧葬费的计算
丧葬费是指受害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死者的近亲属为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费用,一般来说包括运尸费、火化费、购买骨灰盒的费用、骨灰盒存放费用以及雇请丧葬人员所花费的劳务费等。丧葬费的计算公式丧葬费=受诉法院所
2022-05-08 15,340 -
交通事故丧葬费和抚恤金能否在诉讼的时候一起主张
丧葬费可以在起诉的时候一并主张,丧葬费=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因为各个省份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不同,所以在哪里起诉会影响到赔偿数额。 在事故中,绝大多数的争议和纠纷都源于赔偿问
2022-01-31 15,340 -
交通事故赔偿可以主张丧葬费么
交通事故赔偿后过一个月死亡了,如果之前赔偿包括所有费用,而且一次性赔偿,订立的赔偿协议是双方意愿并真实有效,当事人不可以再要求丧葬费,除非在订立赔偿协议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原赔偿协议无效
2022-07-16 15,340
-
01:38
交通事故死亡丧葬费多少钱
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交通事故死亡丧葬费的计算方式如下: 1、丧葬费赔偿额等于事故责任人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6个月。例如:某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月,这样,可获得丧葬费赔偿额为50
2,224 2022.10.07 -
01:12
医疗事故丧葬费如何赔偿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的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当地的平均丧葬费用进行计算,具体则包括存尸费、尸体运转费、尸体整容费、火化费、寿衣费等费用,出于安抚患者家属的情绪的考虑,丧葬费用可以略高于当地的平均水平,但是若因为患者家属大操
1,941 2022.04.17 -
01:11
新丧葬费标准
新丧葬费标准如下:丧葬费是上年度本省城镇居民月可支配收入的2倍,因此,从2021年9月1日开始,丧葬费就等于2倍的当地月可支配收入。从以往各地区标准不统一,有的包干,有的挂钩,最终实现了与当地月支配收入相挂钩的统一模式,更加清晰、明了,也更
4,41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