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赔偿责任中的商标损害赔偿如何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现行《商标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了商标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侵权人对被侵权人需要承担的侵权赔偿责任的赔偿处罚数额计算的方式有三种: 1、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2、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3、前两种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司法实践中由于商标权利人获取证据的种种限制和困难,依据前两种计算方式处罚侵权人的不多;而依据第三种方式计算的,由于仅规定了最高额限,而没有最低处罚标准,侵权人常常只需承担极低赔偿费用,侵权处罚与侵权获利相比,很低,侵权不需要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导致企业商标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到位,维权也常常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商标权人维权成本高,对于维护自身权利积极性不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商标法律保护意识的普及、国家商标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和我国品牌质量的提升。为确保我国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加大对商标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应当提高处罚的标准,严厉惩处侵权行为,为我国商标知识产权战略的长足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提高我国品牌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建议:修改《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增加对注册商标侵权行为处罚数额计算和处罚方式,对于第1、第2款所规定的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原则
进行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有以下原则需要遵守:合法原则、合理原则、平等原则、全部赔偿原则、法定标准赔偿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对精神损害赔偿适当限制原则、补偿性赔偿原则、填平原则等。
2020.10.04 130 -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标准规定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标准规定?以侵犯专利权为例,按下列方法递进确定: 第一,损失或收益: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专利侵权赔偿金额。 第二,参照许可费:损失或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
2020.12.07 252 -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标准是多少
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2020.04.15 239
-
知识产权侵权赔偿责任中的商标损害赔偿如何计算
现行《商标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了商标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侵权人对被侵权人需要承担的侵权赔偿责任的赔偿处罚数额计算的方式有三种: 1、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
2022-04-08 15,340 -
知识产权侵权赔偿责任中的商标损害赔偿
现行《商标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了商标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侵权人对被侵权人需要承担的侵权赔偿责任的赔偿处罚数额计算的方式有三种: 1、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
2022-04-08 15,340 -
知识产权侵权赔偿责任中的商标损害赔偿怎么算
现行《商标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了商标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侵权人对被侵权人需要承担的侵权赔偿责任的赔偿处罚数额计算的方式有三种: 1、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
2022-04-07 15,340 -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中的商标损害赔偿要怎么算?
现行《商标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了商标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侵权人对被侵权人需要承担的侵权赔偿责任的赔偿处罚数额计算的方式有三种: 1、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
2022-04-08 15,340
-
00:54
商标侵权损害赔偿怎么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具体规定了商标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具体计算方法。分为以下情况:首先,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予以赔偿。其次,若是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应当按照侵权人因实施侵权行为所获利润进行计算。最后,若是所得利润也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
1,201 2022.04.15 -
01:28
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如何分归责原则,就是确定侵权行为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一般准则,是在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为确定侵权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原则,具体分为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和无过失责任原则,具体如下: 1、处理一般侵
1,373 2022.06.15 -
01:20
人身损害赔偿雇主如何承担责任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里的雇佣关系指的是受雇人向雇佣他的老板提供劳务,雇佣他的老板支付相应的报酬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审判实践中,法官是不管雇佣劳动者的人是否有过错,都应当对
1,55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