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个人缴费是178应该去交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当事人伤残等级鉴定的等级,确定应享受的工伤待遇,其中达到10级及以上的工伤职工,根据本人工资水平享受响应的津贴。同时,如本人工资标准低于所在统筹区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60%的,则按该地区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执行。对于工伤保险部门而言,此处所说的本人工资以企业申报的员工工资额为基数,最终决定工伤职工待遇中使用的基数。如像你在问题中所提到的信息,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为178,则可核算出养老保险基数为2225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为缴费基数的8%),那么企业申报的工伤保险缴费基数也就是2225元。接下来,就看你所在地使用的上年度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则可核算出最终由工伤保险部门支持的工伤待遇。同时,若你本人发生工伤时的平均工资为4500元,很明显企业没有如实按照职工本人的实际工资额申报缴费,若当地使用的上年度社平工资未超过7500元(4500/60%=7500),那么就会存在工伤保险待遇差额,则差额部分就应当由企业承担,否则可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裁决,维护职工权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公司工伤缴纳比例按照行业的不同,缴纳的比例也是不相同的。但是工伤保险缴纳不需要个人承担,只需要公司缴纳即可。高风险的企业交纳的费率多,而低风险的单位则交较低的费率,以达到鼓励用人单位,加强保障职业安全的措施。为了减少保险费率,用人单位就会更加积极去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这样事故越少,生产能力就越强,以成本为基础的保险费可提高工伤保险机构的承付能力。
个人社保缴费金额是被保险人的缴费基数影响,不同地区的人情况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个人缴费人员在最低工资标准至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之间自行确定缴费基数。同时,其中开设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的花销都需要个人承担。
-
谁应该缴纳工伤保险费
工伤保险费应当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按照法律规定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2020.09.21 202 -
-
-
工伤保险个人缴费部分为178,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为多少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当事人伤残等级鉴定的等级,确定应享受的工伤待遇,其中达到10级及以上的工伤职工,根据本人工资水平享受响应的津贴。同时,如本人工资标准低于所在统筹区上年度社会平
2022-04-06 15,340 -
工伤保险个人缴费部分为178,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为多少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当事人伤残等级鉴定的等级,确定应享受的工伤待遇,其中达到10级及以上的工伤职工,根据本人工资水平享受响应的津贴。同时,如本人工资标准低于所在统筹区上年度社会平
2022-04-19 15,340 -
工伤保险个人缴费部分为178,而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为多少怎么算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当事人伤残等级鉴定的等级,确定应享受的工伤待遇,其中达到10级及以上的工伤职工,根据本人工资水平享受响应的津贴。同时,如本人工资标准低于所在统筹区上年度社会平
2022-03-08 15,340 -
工伤保险费用缴纳,该应该交多少?
关于你问的工伤保险费用缴纳这个问题我来告诉你吧。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
2022-07-13 15,340
-
01:09
工伤保险费应当由什么缴纳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履行下列职责: 1、根据省、自治
4,287 2022.04.17 -
01:03
缴费基数3800个人交多少缴费基数3800个人交多少,要根据单位的缴纳比例来确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1,099 2022.05.13 -
00:55
2021个人医保缴费要多少2021年个人医保缴费要320元。具体来看,2021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8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40元,达到每人每年320元。不过国家同时也表示,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衔接,充
6,821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