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合同无效是否能改为银行贷款?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法律规定,当商品房买卖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可以请求解除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当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也被解除的,卖房人应当将收受的购房贷款和购房款的本金及利息分别返还担保权人和买房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因商品房买卖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致使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的目的无法实现,当事人请求解除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的,应予支持。第二十五条以担保贷款为付款方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当事人一方请求确认商品房买卖合同无效或者撤销、解除合同的,如果担保权人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提出诉讼请求,应当与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纠纷合并审理;未提出诉讼请求的,仅处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担保权人就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纠纷另行起诉的,可以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合并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后,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也被解除的、出卖人应当将收受的购房贷款和购房款的本金及利息分别返还担保权人和买受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有下列情形的银行贷款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这些银行借款合同都是无效的。贷款人与实际使用人不一致的,不会导致借款合同的无效,除非贷款合同存在对使用用途有约定,但在实际当中未按照约定使用的情形方可导致合同无效。
银行贷款主合同无效的情形: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
银行贷款为什么要购销合同
因为贷款之前,银行需要了解借款人的贷款用途,购销合同只是证明贷款用途的证明之一,也可以用其他合同、其他书面材料证明贷款的用途。贷款业务的条件: 1、年龄在18到65周岁的自然人; 2、借款人的实际年龄加贷款申请期限不应超过70岁; 3、具有
2021.02.11 2,414 -
-
购房合同无效是否能退房
购房合同无效能退房。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仍然有效,应当认可之前的履行;对于无效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或作折价补偿,同时应由过错方酌情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
2022.08.09 159
-
购房合同无效还能进行银行贷款吗
根据法律规定,当商品房买卖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可以请求解除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当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也被解除的,卖房人应当将收受的购房贷款和购房款的本金及利息分别返还担保权人和买房人。《最高人民法院
2022-04-09 15,340 -
银行贷款合同无效,可以解除购房合同吗
根据法律规定,当商品房买卖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可以请求解除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当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也被解除的,卖房人应当将收受的购房贷款和购房款的本金及利息分别返还担保权人和买房人。《最高人民法院
2022-04-04 15,340 -
购房合同是否可以在银行贷款
1、和开发公司协商撤销备案,重新签合同,这样你就算买的一手房,可以首付3成,一手楼可以办理按揭贷款,凭抵押合同和你的首期款付款证明,加上你的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未婚证明可以办理按揭,通常会由开发商
2022-06-25 15,340 -
购房合同能在银行贷款吗?
1、可以去银行贷款,因为购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是房产交易的证明文件,可以作为银行贷款的依据。 2、购买新房的时候,购房者只有购房合同,所以在申请贷款的时候可以用购房合同作为购房证明申请贷款。
2022-10-14 15,340
-
00:57
能改购房合同吗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体现,一经确定,合同就成为双方当事人共同遵守的准则,出现纠纷时,就成为了双方处理争议的依据。 生活中,开发商通常会采用格式合同为房管部门拟定,不能修改为理由,把其单方意愿反映在合同中,强加给购房者接受。 需要明
2,117 2022.04.17 -
01:14
贷款合同签了是否有效贷款合同双方签字盖章后一般情况下合同是有效的,合同效力主要看合同是否具备生效要件和是否具备否定性要件,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进行判断。合同生效是指已经依法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即法律效力。合同生效意
1,649 2022.05.23 -
01:12
购房合同无效的后果从法律上看,无效的房屋买卖合同自成立时起就没有法律效力,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主张该合同无效。此外,无效合同自成立时起即无效,具有溯及力。 无效购房合同属于合同无效的情形,法律后果有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和赔偿损失。具体后果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
1,20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