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不签劳动合同能否进行劳动仲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不签劳动合同双方进行劳动仲裁的,一般劳动者能赢。用人单位有义务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签劳动合同的相关处罚为: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双倍工资一般不超过11个月。
不签劳动合同劳动仲裁可以赢。 1.如果员工不签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 2.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双倍工资是从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后的第一个月计算至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但最多不超过十一个月。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通过提供以下证据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1、应聘登记表、入职登记表、录用通知书、面试通知短信等; 2、工作服、出入证、厂牌、工作证、技术认定证书、专业证书年检记录等能够证明职务身份的证件; 3、工资单、工资收入证明、社会保险记录单、企业年金单、住房公积金单或其他工资发放记录等; 4、打卡记录、考勤记录、加班通知等;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
-
没签劳动合同能否仲裁
只要存在劳动关系,发生劳动纠纷时即使没有劳动合同也可以申请仲裁。可以在工作期间收集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申请劳动仲裁。 主要证明依据包括: 1、可以用在社保局打印并盖章的社保清单; 2、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 3、银行工资账单、工
2020.08.23 146 -
劳动仲裁最后签了辞职报告,还能再进行劳动仲裁吗
签了离职协议还可以仲裁。如果已经就离职补偿达成一致,且明确表示放弃其他权利,双方再无其他争议的,虽然可以申请仲裁,但仲裁会面临败诉的风险。即程序上的权利还是有的,但是实体上的权利视为双方已经达成一致了,劳动者不能反悔。
2020.01.19 221 -
没签劳动合同能否申请劳动仲裁
没签劳动合同能申请劳动仲裁。只要是当事人申请并符合受理条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均应受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
2020.08.28 181
-
签了解除劳动合同还能否进行仲裁
签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还能仲裁。签了劳动合同解除通知书,只是证明劳动者收到通知,不能证明劳动者同意解除理由,不影响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该文书还可以作为证据提交。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
2022-07-10 15,340 -
劳动争议能否进行劳动仲裁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下列劳动争议可以进行劳动仲裁: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
2022-10-15 15,340 -
没有签劳动合同能否劳动仲裁?
1、没签劳动合同也是能仲裁的。 2、如果双方之间对确认劳动关系产生争议,或者对订立劳动合同等事项产生争议,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内,因此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
2022-11-06 15,340 -
没签劳动合同能不能劳动仲裁
没签劳动合同一样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的书面的劳动合同; 逾期签订的,从第二个月起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的工资报酬。可以要求单位支付未签订书面劳
2023-02-02 15,340
-
01:11
劳务合同纠纷劳动仲裁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7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即劳务合同纠纷中的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劳动仲裁,以及提起诉讼的方式解决。 但是,在前述解决方式中存在适用顺序。根
1,754 2022.04.17 -
00:51
劳动仲裁找谁
劳动争议一般是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可以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是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通常会让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管辖。仲裁一般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
1,071 2022.05.18 -
01:20
劳动仲裁时效
首先要明确一点,劳动仲裁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劳动仲裁的时效有如下几种情况: 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劳动报酬争议,不受
11,08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