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定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定金是债的一种担保方式,是指合同当事人约定的,为确保合同的履行,由一方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预先向对方交付的一定款项。债务人履行债务后,给付定金的一方有权收回定金,或者将定金抵作价款;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的,应当将双倍的定金返还给付定金的一方。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的,则无权要求返还定金。依定金的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成约定金,即以定金的交付作为债之成立的要件的定金。这种定金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2)证约定金,即以定金的交付为债之成立的证明的定金。(3)违约定金,其性质和作用与违约金相同,都具有间接地保证合同履行的效力。(4)解约定金,这种定金是解除合同的代价,交付定金的一方可以其丧失定金所有权来解除合同,接受定金的一方也可以用双倍返还定金来实现合同的解除。 (5)立约定金,是在订立合同前而交付的定金,其目的或效力在于保证在此之后订立正视合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关于定金的法律规定有: 1、定金的数额可以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 2、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3、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应该直接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定金数额由双方自行约定,定金数额不能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给付定金方违约,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方违约需双倍返还定金。
-
关于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违约金的法律规定如下: 1、违约金是指当事人双方在订立合同时,根据一方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而约定的损失赔偿; 2、当事人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具体的违约金数额或违约金的具体计算方式。
2021.03.20 166 -
定金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定金的相关法律规定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同意向对方支付定金作为债权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消或者收回。支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2022.04.15 823 -
法律关于购房定金的比例有哪些规定
购房定金的比例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保证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定金的数
2021.03.26 181
-
关于定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到目前为止,涉及到定金的法律规定有下:《合同法》、《担保法》、《担保法司法解释》、《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司法解释》。部门规章有:《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百一十五条对定金问题
2021-02-24 15,340 -
关于定金合同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六条【定金担保】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
2022-10-11 15,340 -
法律关于违约金的规定有哪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
2022-06-13 15,340 -
关于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首先要看双方签订的合同里是否有提及违约金,若没有,则按照《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 第一,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的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的期限。 第二,若商品房买卖合同的
2022-07-11 15,340
-
01:38
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合同违约金的最新法律规定,就是我国在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但是在民法典正式生效之前,合同法仍然有效,因此我国合同法也是合同违约金的有效法律依据之一。根据合同法以及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违约金就是指,合同双方
1,723 2022.04.17 -
01:20
民法典关于房产继承的规定有哪些民法典并未直接指出房产继承这一种继承方式。民法典主要规定了法定继承以及遗嘱继承这两种继承方式。但是关于房产继承,当事人当事人可以依据以下主要的法律条文来作出判断:首先,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122条的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的时候,遗留下来的个人
3,288 2022.04.15 -
01:20
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有哪些规定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主要是合同法第52条到第59条。其中,合同法第52条以及第53条主要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情形。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包括了以下情形:1、一方实施欺诈、胁迫的行为,从而订立合同,同时损害了国家利
6,85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