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营养费有什么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交通事故营养费赔偿标准是什么,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身损害赔偿如果需要营养费的话,需要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或请法医作出鉴定。以下是交通事故营养费如何赔偿以及赔偿标准的介绍: 1、营养费是为了恢复健康而必须的费用,它应包括购买补品费,住院期间适当的汤水费等。在当今日常生活中,人们注重生活品质,广泛重视营养的补充的前提下,伤者的营养费对应的营养品显然不是日常生活之必须的营养品,因此对于需要支付营养费的营养品应当的范围与等级,应由医疗机构的意见作为参考。 2、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伤情显著轻微,不需住院治疗的,一般不赔偿营养费。受害程度达轻伤以上者,赔偿营养费,赔偿期限从受害之日起到伤情基本痊愈之日止。 3、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或请法医作出鉴定确定。医疗机构的意见作为参考是《解释》规定的前提条件,医疗机构的营养意见应当是以辅助治疗的需要为前提的,如果医疗机构没有出具营养意见,可以推定为不需要辅助治疗的营养,不应对营养费进行赔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事故抚养费的计算方法,具体如下:被扶养人的生活费根据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为18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20年;但是60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年减少一年,75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交通事故营养费的计算标准是: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交通事故中的营养费一般是指人体遭受损害后发生代谢改变,通过日常饮食不能满足受损机体对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要求,必须从其他食品中获得营养所给付的费用。
-
什么是交通事故营养费赔偿天数规定
交通事故营养费赔偿天数的确定是一般可以参照司法鉴定对营养期的鉴定,也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受害人出院后,伤情稳定后,可以到司法鉴定机构,做三期鉴定,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对三期确定后可以根据标准计算出营养费,没有做鉴定的,可以根据
2020.08.11 169 -
交通事故营养费赔偿标准规定
营养费应该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决定,伤情显著轻微,不需住院治疗的,一般不需要赔偿营养费。程度达轻伤以上者,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2020.10.06 157 -
什么是交通事故的营养费
交通事故中的营养费是指受害人因交通事故导致的人体损害,不能通过人体的日常饮食进行调解愈合,必须从其他食品中获得相应的营养物质,来满足受损机体对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要求,所需要支付的费用。
2021.01.22 97
-
交通事故营养费怎么算,交通事故营养费,营养费与交通事故有关系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误工费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
2022-05-06 15,340 -
交通事故关于营养费规定
出了交通事故关于营养费规定经法医鉴定或治疗医院证明,受害人伤情严重,确需补充营养食品作为辅助治疗的,其费用可以酌情赔偿。营养费的赔偿,可以按照当地居民平均生活费标准的百分之四十至六十的比例计算。应赔偿
2022-08-26 15,340 -
交通事故营养费计算规定
交通事故营养费的标准一般是按照当地居民平均生活费标准的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六十的比例计算。营养费是受害人通过平常饮食的摄入尚不能满足受损害身体的需求,而需要以平常饮食以外的营养品作为对身体补充而支出的费
2022-06-09 15,340 -
交通事故营养费鉴定
交通事故营养费可以鉴定。交通事故营养费需要一定的证据,一般需要出具医院的营养意见书及营养费支出凭证。 营养费的认定必须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医疗机构的意见,其内容应包括是否需要额外增加营养,需要加强营养
2022-11-07 15,340
-
01:05
交通事故的营养费怎么赔偿
交通事故的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对于营养费的主张,实践中需要通过鉴定程序鉴定营养期,然后再按照营养费的标准进行赔偿。无法确定营养费标准的,营养费的赔偿标准也可以按照当地居民平均生活费标准的40%-60%的比例计算
2,001 2022.06.22 -
01:20
交通事故抚养费如何计算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
1,251 2021.03.24 -
02:03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有什么原则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原则有: 1、行为责任原则,如果当事人对某起交通事故负有责任,则必定是因其的相关行为导致,而没有实施行为的当事人则无需不负事故责任。 2、因果关系原则,需要确认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其相关的行为必须与交通事故存在因果关系。
1,11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