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房产过户需要双方当事人到场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双方共有的住房,可以在离婚之后,双方当事人一起,持各自身份证,户口簿,离婚证,离婚协议,房产证,到住房所属房管部门,申请析产过户住房给一方。 需要双方当事人到场签字,一方办不成。离婚房产过户首先需要办理离婚房产析产,离婚房产析产是离婚房产过户免征契税的证明。如果不是因为离婚分得的房产,在房产过户时就需要缴纳契税。办理完离婚房产析产手续后,就可以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离婚房产过户手续,具体的过户流程有: (1)、协议离婚,签订离婚协议书的到公证处办理析产公证,如有离婚判决书的话无需办理公证; (2)、到交易中心办理转绘; (3)、到房管局办理免征契税申请; (4)、办理析产登记手续并缴交50元登记费; (5)、取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有任何规定,双方在离婚后,一方办理房产过户,另一方必须配合。取得房屋产权的一方可单方面办理过户手续。当事人需要按照房管局有关规定办理离婚析产登记。离婚析产是夫妻双方因离婚后彼此就个人对房屋所占的份额进行转移的一种登记手续。
离婚后房产过户需要双方都到场,携带身份证、户口本、离婚证、离婚协议、产权证到公证处办理析产公证,到房管局填写房产证过户申请表、提交免征契税申请,房管局发放过户回执,领取已更名的新证。
-
离婚后房产过户需要双方都到场吗
需要双方都到场的。离婚当事双方在民政部门签订的离婚协议属民间协议,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因此,当事双方在民政部门办理的离婚协议手续,如果涉及原共有房屋权属发生变动的,应按照《房屋登记办法》的相关规定,由双方共同申请登记。 在办理房产过户手续中
2021.01.26 197 -
离婚房产过户需要双方到场吗
离婚后房产过户需要双方都到场。具体内容如下: 1、携带身份证、户口本、离婚证、离婚协议、产权证到公证处办理析产公证; 2、到房管局填写房产证过户申请表、提交免征契税申请; 3、房管局发放过户回执; 4、领取已更名的新证。 一、离婚后户口分户
2022.08.01 1,912 -
离婚后房子过户需要双方到场吗
需要双方都到场的。离婚当事双方在民政部门签订的离婚协议属民间协议,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因此,当事双方在民政部门办理的离婚协议手续,如果涉及原共有房屋权属发生变动的,应按照《房屋登记办法》的相关规定,由双方共同申请登记。 在办理房产过户手续中
2022.11.07 160
-
离婚后房产过户需要双方到场吗?
部分离婚当事人单方持民政部门签订的离婚协议书,申请分割财产(房产)的过户手续。申请当事人普遍认为,只要双方在离婚协议书上约定清册了房产分割后的权利归属,一方即可凭离婚协议书到房管部门办理房产过户手续。
2021-05-22 15,340 -
离婚后房产过户需要双方到场吗
没有任何规定,双方在离婚后,一方办理房产过户,另一方必须配合。取得房屋产权的一方可单方面办理过户手续。当事人需要按照房管局有关规定办理离婚析产登记。离婚析产是夫妻双方因离婚后彼此就个人对房屋所占的份额
2022-07-15 15,340 -
离婚后房产过户需要双方都到场吗
部分离婚当事人单方持民政部门签订的离婚协议书,申请分割财产(房产)的过户手续。申请当事人普遍认为,只要双方在离婚协议书上约定清册了房产分割后的权利归属,一方即可凭离婚协议书到房管部门办理房产过户手续。
2021-03-30 15,340 -
离婚后过户房产需要双方都到场吗?
离婚后房产过户需要双方都到场,携带身份证、户口本、离婚证、离婚协议、产权证到公证处办理析产公证,到房管局填写房产证过户申请表、提交免征契税申请,房管局发放过户回执,领取已更名的新证。
2023-02-01 15,340
-
00:54
房产证过户需要夫妻双方到场吗
婚后买房,办房产证不要求夫妻双方到场。夫妻双方可以都到场,双方任何一方不能到场办理,那么需要提供私章。如果委托第三方代办,那么需要同时提供夫妻双方私章。办理房产证是需要本人亲自去的,提供的材料需保证合同、发票、测绘报告等各个凭证资料的内容一
4,510 2022.05.11 -
01:13
卖房需要夫妻双方到场签字过户吗
卖房是否需要夫妻双方到场签字过户,要根据房屋的所有权归属情况来进行确定。如果该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房子,那么在卖房时就需要夫妻双方的共同签字。一方不在现场的,那么需要明确授权他人,委托他人进行代签。但是如果该房产属于夫妻一方个人的房产,那
6,387 2022.04.17 -
01:05
离婚需要双方都到场吗
离婚时原则上双方当事人都要到场,但特殊情况下,可以有一方不到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的途径有两种:协议离婚和起诉离婚。其中,协议离婚适用于夫妻双方均自愿离婚的情况,协议离婚必须办理离婚登记,而离婚登记需要双方均到场办理。但在起诉离婚中,法
6,44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