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约定岗位不公平应该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双方劳动合同中对于工作岗位的约定,若岗位约定明确,公司无权单方面调员工的岗位,公司调动员工的岗位,应有合法理由,要跟员工协商达到一致,否则员工可以不去新岗位,员工可以以公司不提供工作条件为由提出离职,若离职,有权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每工作一年补偿你一个月。 同时,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同时符合以下情形的,视为用人单位合法行使用工自主权,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擅自调整其工作岗位为由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不予支持: (一)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是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的需要; (二)调整工作岗位后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与原岗位基本相当; (三)不具有侮辱性和惩罚性; (四)无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 若公司单方面降低你的工资是不合法的,你可以公司克扣你的工资为由提出离职,要求公司支付补偿金,每工作一年补偿你一个月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合同约定模糊岗位的要向所属企业提出异议,如果所属企业不进行处理,那么对于当事人最好的维权方式就是依托司法途径来解决问题。岗位是组织要求个体完成的一项或多项责任以及为此赋予个体的权力的总和。
劳动合同约定模糊岗位的要向所属企业提出异议,如果所属企业不进行处理,那么对于当事人最好的维权方式就是依托司法途径来解决问题。岗位是组织要求个体完成的一项或多项责任以及为此赋予个体的权力的总和。工作中劳动合同没有明确工作岗位岗位模糊怎么办,应该寻求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
合同约定不公平应该怎么处理
合同约定不公平的,当事人可以互相协商,变更合同的内容;如果合同符合显失公平的情形的,则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该合同被撤销后就自始无效。
2021.01.25 133 -
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约定不明应该怎么办
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报酬约定不明确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实行同工同酬。如果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去当地的劳动局举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2020.02.01 83 -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应该怎么办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会产生以下后果: 1.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需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2.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或者赔偿。如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员工要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30日书面通知单位。 3.单位不
2020.02.09 115
-
劳动合同约定岗位不公平调岗位怎么办
双方劳动合同中对于工作岗位的约定,若岗位约定明确,公司无权单方面调员工的岗位,公司调动员工的岗位,应有合法理由,要跟员工协商达到一致,否则员工可以不去新岗位,员工可以以公司不提供工作条件为由提出离职,
2022-03-21 15,340 -
所签劳动合同岗位的不公平,怎么办
双方劳动合同中对于工作岗位的约定,若岗位约定明确,公司无权单方面调员工的岗位,公司调动员工的岗位,应有合法理由,要跟员工协商达到一致,否则员工可以不去新岗位,员工可以以公司不提供工作条件为由提出离职,
2022-04-11 15,340 -
劳动合同不公平用人怎么调动岗位
双方劳动合同中对于工作岗位的约定,若岗位约定明确,公司无权单方面调员工的岗位,公司调动员工的岗位,应有合法理由,要跟员工协商达到一致,否则员工可以不去新岗位,员工可以以公司不提供工作条件为由提出离职,
2022-04-04 15,340 -
定向岗位劳动合同应该如何办
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象,按照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改革要求,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对象包括:新招用的劳动者、原有的固定工以及原固定工身份的特殊人员。所谓原固定工身份的特殊人员,是指根据劳动部关于全面
2022-08-05 15,340
-
01:15
违约金约定不公平怎么办
根据我国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的规定,如果违约金低于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或者过分高于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这时候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调整违约金的具体数额。换句话说,违约金约定不公平的时候,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进行调整。能够调整的情况就包括了:
1,274 2022.04.17 -
01:12
合同违约条款不公平怎么办
合同违约条款不公平的话,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请求有权机关撤销这一项条款。在起诉或者仲裁的时候,当事人需要拿出证据证明:1、确实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的条款;2、这是在自己一方当事人处于危困状态,或者缺乏判断能力
1,316 2022.05.11 -
01:28
合同不公平怎么办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合同不公平的处理办法有: 当事人双方签订了存在显失公平的合同,或者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当事人可以行使合同的撤销权,须由享有撤销权主体资格的人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提起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依法立案后,审
2,15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