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违约金和赔偿金可否并存如何约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我国现行劳动立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违约金和赔偿金条款,但对于是否约定违约金和赔偿金数额则未约定。在司法实践中,仲裁和司法机关对于劳动合同中的违约赔偿条款一般持支持态度。同时,不可忽视的是,违约赔偿金额的过高或过低约定,往往不利于有效保护,劳动合同守约方的合法权益,有时,对违约方的处罚也高于实际承受能力。我们不赞成劳动合同当事人随意违约解除劳动合同,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市场经济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引导,及劳动者择业权的保护。为此,劳动合同违约赔偿数额标准的法定化具重要意义。应明确的是违约金的设定具有惩罚性,也即在一方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而又未造成其他损失的情况下予以适用之。虽然违约金的设置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之结果,但在很多情况下实际是用人单位一方事先设定,劳动者为争取该就业机会,而不得不接受之条款,其中亦不排除是劳动者要设定该条款的可能。但应注意,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客观情况可能性无法分析以后违约情形,当一方解除合同时,将陷自己于不利地位。同时,若国家无统一标准的设定,那么必然产生各行业、各地域、甚至同一行业、同一用人单位内部违约金标准的不一,无形中产生不同劳动者等级的差别,甚至出现相应歧视。为此,制订统一违约金标准显然实有必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违约金与赔偿金通常而言是能够并存的。《民法典》规定了,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且若约定的数额高于或低于实际损失的,可以请求适当增加或降低。
-
解除合同和违约金可否并存
支付违约金并解除合同可以并存。如果当事人约定了违约金,有一方当事人违约,并且当事人没有相反的约定的,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对方当事人支付违约金。
2021.04.03 172 -
违约金与赔偿金能否并存
违约金与赔偿金能并存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且若约定的数额高于或低于实际损失的,可以请求适当增加或降低。
2021.01.06 100 -
定金和违约金可以并存吗?
违约金与定金是不可以并处的。法律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的,对方可以请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
2021.03.10 99
-
劳动合同违约金和赔偿金数额可否并存?如何约定劳动合同违约金条款
我国现行劳动立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违约金和赔偿金条款,但对于是否约定违约金和赔偿金数额则未约定。在司法实践中,仲裁和司法机关对于劳动合同中的违约赔偿条款一般持支持态度。同时,不可忽视的是,违约赔
2022-03-22 15,340 -
合同违约金, 定金可否并存
违约金和存款不能并存。存款是当事人约定的履行合同的担保,违约金是当事人约定的违约方应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货币。当事人同意违约金和存款的,一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存款条款。
2021-12-26 15,340 -
违约金和赔偿金能否并存
当违约金与赔偿金并存的时候适用“从高原则”。赔偿金是指因合同一方的行为给另一方造成的损失,但只包含实际损失。如,服务期不满,劳动者提前离职须赔偿用人单位的培训费等。《关于实施〈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若干
2022-03-21 15,340 -
合同违约定金和违约金可否并用?
合同违约定金和违约金不可以并用。定金自交付之日起定金条款生效,按照定金罚则处理,违约金以违约为生效要件,按照合同中约定的条款处理,双方当事人只能选择适用其中之一。
2022-06-26 15,340
-
01:12
合同违约金如何赔偿
合同违约金的赔偿方式有: 1、违约金是合同救济方式的一种,也是对违约的一种经济制裁。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债务时,必须按合同约定给付对方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金钱以外的其他财产; 2、一般情况下,合同违约金上限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是如
12,308 2022.04.15 -
01:07
定金违约如何赔偿
一般来说,如果合同按照约定全部履行完毕的,给付定金一方可以要求对方全部退还;如果合同部分履行的,给付定金方可以请求退回已履行部分的定金。一般而言,定金的性质相当于违约定金。大概意思是,给付定金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如果接受
2,854 2022.04.17 -
00:59
甲方违约金定金如何赔偿
如果双方已经在合同中约定了定金,并且乙方已经按照约定向甲方缴纳了定金,出现甲方违约的情形,甲方应当双倍赔偿定金给乙方。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定金不得超过合同总金额的百分之二十。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可以
1,86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