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离婚赔偿抚恤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般情况下,法院判处离婚的标准是“夫妻双方感情是否已经破裂”,也就是说,在双方感情已经破裂的前提下向法院申请离婚,法院都会受理。同时,如果是因为夫妻一方当事人实施了对另一方诸如通奸、姘居、重婚等侵害行为而导致的离婚,法律上认为过分、过错方应该给予无过错方一定的抚恤性赔偿。 具体来说,以下情况下导致的离婚可以要求赔偿: (一)夫妻一方与他人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这种有配偶的男女,在自己与配偶尚未解除婚姻关系或配偶尚未死亡的情况下,再同他人结婚的情况。这里既包括了与他人登记结婚,也包括虽未登记单却与他人以夫妻相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 遗弃则是家庭成员中未履行应该承担的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行为。遗弃一般发生在老年、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身上。 家庭暴力和家庭遗弃不仅会造成受害者身体或精神上的痛苦,更损害了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死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以下情况可要求进行离婚赔偿:婚姻一方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其他重大过错,有以上过错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离婚损害赔偿。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离婚时有以下情况可以要求离婚赔偿: 1、一方具有重大过错导致离婚,重大过错包括重婚、与他人同居、家暴、遗弃家庭成员; 2、要求离婚赔偿的一方没有过错; 3、当事人没有放弃主张离婚损害赔偿。
-
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离婚赔偿?
以下情况可以要求离婚赔偿:重婚、与他人同居、虐待家庭成员、遗弃家庭成员、实施家庭暴力等。且无过错方才有权请求有过错的配偶承担前述过错导致的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2021.02.12 92 -
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离婚赔偿
付出较少的一方所获得的利益。收益不仅包括有形财产价值,如收入和购买的不动产,还包括无形的预期收益,如尚未获得收益的文凭、执照、职称和知识产权。在确定赔偿数额时,不仅要考虑义务较小的一方所取得的有形财产的价值,还要考虑无形的预期财产利益的价值
2021.04.01 140 -
什么情况下离婚可以要求赔偿
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出现以下情况之一,从而导致夫妻双方离婚的,那么无过错方就可以请求过错方进行损害赔偿:1、有配偶者明知自己已有配偶,仍然重婚的;2、有配偶者和别人同居的;3、夫妻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施家庭暴力的;4、夫妻中的一方存在虐待、
2022.04.13 430
-
什么情况下离婚可以要求赔偿金
以下情形下离婚能要求赔偿: 1.重婚; 2.与他人同居; 3.实施家庭暴力; 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5.有其他重大过错。
2023-10-05 15,340 -
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离婚赔偿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
2022-06-13 15,340 -
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离婚赔偿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2023-02-16 15,340 -
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要求赔偿离婚
以下情况可以要求离婚赔偿:婚姻一方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重大过错,有上述过错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要求离婚损害赔偿。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2021-10-30 15,340
-
01:30
起诉离婚赔偿金可以要求什么赔偿起诉离婚赔偿金,可以要求对方支付精神损害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针对的是有过错方对自己造成的精神损害,比如有过错方实施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的行为,严重损害婚姻的信任关系,对无过错方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而人身损害赔偿针对的是有过错方对自
506 2022.04.17 -
01:57
什么情况下可以强制离婚没有强制离婚这种说法,夫妻离婚有两种,一是协商离婚,二是起诉离婚。起诉离婚的话,就需要提供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法院会根据夫妻是否感情破裂,作出相应的判决。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
2,508 2022.04.17 -
01:10
什么情况下企业要支付双倍赔偿金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双倍赔偿金情形如下: 1、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
2,59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