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劳动合同不交保险可以不发工资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没签劳动合同,没买保险,劳动者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维护合法权益。 一、未给劳动者购买保险 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保,劳动者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补偿金(每服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二、未签订劳动合同,其赔偿事宜如下: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一个月内未签劳动合同的,不需要因此支付补偿,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的合法期限。 超过一个月,用人单位不和劳动者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补偿,公司若不支付,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 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从第二月起支付每月二倍工资。 自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拒绝签劳动合同不可以不发工资,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双倍工资,如果员工拒绝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也不可以不发工资。用人单位要履行辞退的义务,否则即使有证据证明是员工拒绝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仍然要支付双倍工资。
不可以不交保险。签订了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即使是员工自愿不参加社保,当遇到社保核查时,用人单位也要补缴社保。但是对用人单位返聘人员,可以不交社会保险。
-
可以签了劳动合同不发工资吗
用人单位在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不可以拖欠甚至不发工资。并且一般劳动合同在成立生效之后,就会对单位和劳动者的行为产生约束力,自然也会对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2020.02.15 140 -
签了劳动合同不交保险可以吗
一定情况下,签订劳动合同是可以不交保险的。《社会保险法》规定确立了劳动关系,签订了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即使是员工自愿不参加社保,当遇到社保核查时,用人单位也要补缴社保。但是对用人单位返聘人员,可以不交社会保险。
2020.09.23 474
-
不签劳动合同可以不发工资吗?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劳动合同,但劳动者正常付出了劳动的,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工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并且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及时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
2022-05-22 15,340 -
不签劳动合同可以不发工资吗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劳动合同,但劳动者正常付出了劳动的,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工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并且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及时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
2022-11-04 15,340 -
未签合同不交保险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1、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签合同未缴保险而解除劳动关系的,不要提前通知,可以随时与单位解约。单位还要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如果单位不具有上述情形,劳动者一般需要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单位来与其解约。
2022-11-20 15,340 -
不签劳动合同可以交保险吗
缴纳社会保险费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只要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无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都应当缴纳。
2022-05-16 15,340
-
00:59
没签劳动合同,老板不发工资怎么办
没签劳动合同,老板不发工资的,有以下的五种解决方法: 1、劳动者可以先和老板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协商还款时间,还款期限以及还款的方式; 2、当地劳动局内设机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回工资,该程序是专门为了解决劳资纠纷的,效果很好,不
3,744 2022.05.11 -
01:07
小工厂不签劳动合同不买社保
小工厂不签劳动合同也没有买社保的,员工可以与工厂协商,要求其在一个月之内与自己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工厂不愿意的,则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工厂支付从用工之日起第二个月开始计算的双倍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
3,494 2022.04.17 -
00:59
未签劳动合同未交社保怎样赔偿
单位超过一个月未签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赔偿。而单位拒绝缴纳社保的话,劳动者可以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在解除合同的同时,劳动者可以要求众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数额,需要结合劳动者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年
7,07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