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户口本上户口不在前夫的哪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于户口的问题,和男女双方当初离婚的方式有关系:1、诉讼离婚的(1)离婚当事人可持原户口簿和法院的判决书或调解书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分户或迁转手续,当地公安派出所应依据法院的判决或调解书,按照分户、立户的规定予以办理;(2)如一方当事人不愿交出原户口簿,经公安派出所动员说服无效的,可按判决或调解书办理分户或迁转手续,并在户口登记簿上注明分户日期和原因。2、协议离婚的(1)办理户口迁移,必须先落实后落户的地址,取得落户的地址同意迁入的证明,再到现在户籍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开具迁出证明,最后才由本人带着相关材料到落户地的公安机关办理迁入手续;(2)当然,各省份关于离婚户口迁移的具体手续办理会有不同的规定,建议到所在地的公安户口登记机关进行咨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前夫不给户口簿能迁户口。当事人可以直接申请户籍登记机关出具户籍证明,办理相应的迁移手续。且当事人还应当出具本人身份证、离婚证(离婚判决)等材料。
户口在前夫那离婚后私生子户口不能上前夫户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且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而非自由选择落户地点。
-
户口在前夫那离婚后私生子户口能上前夫那吗
户口在前夫那离婚后私生子户口不能上前夫那里,首先这属于非婚生子女,一般子女入户需要结婚证,身份证户口本出生证即可入户,但离婚后无结婚证,无法正常入户,只能走非婚生子女入户了。需要做亲子鉴定,而亲子鉴定结果必然是前夫与私生子不是父子关系,也就
2020.04.06 237 -
离婚后户口还在一个户口本上吗
离婚以后,一个家庭就成为两个家庭,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户口登记由各级公安机关主管,须遵循“三原则”:一是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二是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地登记为常住人口,三是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常住户口。所以离婚以
2020.06.21 1,239 -
夫妻户口在一个户口本上怎么离婚
协议离婚,两人携带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离婚协议书,前往民政局办理;夫妻为一个户口本的,就前往该户籍地民政局办理就可以了。起诉离婚,一方向户籍地法院起诉离婚,由法院判定离婚,夫妻俩为同一个户口本的,就往这个户籍地法院起诉即可。
2021.02.10 505
-
离婚后户口还在前夫的户口本上吗
一,当事人离婚后,只要没有进行过户口迁移的,户口就还在前夫的户口本里。二,离婚变更户口需要带好申请材料: 1,当事人的离婚证; 2,夫妻户口本到夫妻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申请迁出; 3,迁入地居委会开具同
2022-02-14 15,340 -
离婚后户口本上的户口名字地址还在前夫的户口本吗
对于户口的问题,和男女双方当初离婚的方式有关系: 1、诉讼离婚的 (1)离婚当事人可持原户口簿和法院的判决书或调解书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分户或迁转手续,当地公安派出所应依据法院的判决或调解书,按照分户
2022-03-26 15,340 -
离婚后户口本上的户口是未婚,男方户口还在前夫这边,女方户口在前
对于户口的问题,和男女双方当初离婚的方式有关系: 1、诉讼离婚的(1)离婚当事人可持原户口簿和法院的判决书或调解书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分户或迁转手续,当地公安派出所应依据法院的判决或调解书,按照分户、
2022-03-28 15,340 -
离婚后户口本上的地址在前夫那么女方户口能在前夫那
对于户口的问题,和男女双方当初离婚的方式有关系: 1、诉讼离婚的 (1)离婚当事人可持原户口簿和法院的判决书或调解书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分户或迁转手续,当地公安派出所应依据法院的判决或调解书,按照分户
2022-02-18 15,340
-
00:54
夫妻双方户口不在一起孩子怎么上户口
夫妻双方户口不在一起,孩子要想上户口,那么需要携带相关资料,到夫妻一方户口所在地上户口即可。夫妻户口不在一起,并不妨碍孩子上户口,小孩子的户口随父随母均可以的。对符合落户条件的,由本人或被投靠人向申报户口登记地公安派出所,提出书面申请报告,
5,117 2022.05.11 -
01:14
户籍所在地是户口本上的籍贯吗
户籍所在地不是户口本上的籍贯。 籍贯是祖居地或原籍,一般是指,是祖籍地,一个家族族群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的长久居住地,详细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者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 户籍所在地通常是指,我国居民户口簿登记所
5,567 2022.05.11 -
01:02
户口本上职业有哪些
户口本上职业有以下: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11,68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