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怎样赔偿公司损失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可以主张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应该提前30天书面通知你,如没有,其应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替代金,即通常所说的N+1。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补偿金中工资计算标准 关于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公司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以经济补偿为准。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而定,每满一年对应支付一个月的工资向劳动者支付。对于工作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对于不满六个月的,则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为标准。
-
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怎样赔偿
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是属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情形之一,劳动者单方面解除,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属于劳动者违法单方面解除,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属于用人单位过失性辞退,用人单位不用赔偿。
2020.09.18 118 -
公司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劳动者有过错的,比如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此时公司单方面解除合同不需要支付赔偿金。如果没有的,此时公司单方面解除合同,应当按照经济补偿金的二倍支付赔偿金。
2020.10.20 135 -
劳动合同解除损失赔偿
劳动合同解除的赔偿损失,按照以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属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金;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情形之一,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属于其他情形的,用人单位不需要赔偿。
2020.09.05 153
-
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损失赔偿
1、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你支付赔偿金。支付了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 2【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你在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你
2022-03-23 15,340 -
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应怎样赔偿员工损失
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只有符合法定情形的,才会支付经济补偿金。比如说: 1.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协商一致。 2.劳动合同期满的; 3.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4.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
2022-05-28 15,340 -
公司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怎么样赔偿?
如果劳动者具有《》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那么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劳动者无过错,用人单位单方面违反《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则应当依照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劳
2022-08-22 15,340 -
公司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该怎样赔偿?
如果劳动者具有《》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那么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劳动者无过错,用人单位单方面违反《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则应当依照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劳
2022-08-22 15,340
-
01:31
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
3,275 2022.04.17 -
00:50
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赔偿
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要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过年限来定。按照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在该单位的工作时间在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
1,640 2022.04.17 -
01:30
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 公司如果是违法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则应该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通常是按员工在本公司工作的年限,工作每满1年,则需要向员工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员工工作满6个月以上但未满1年的,则按照
2,71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