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具体的类型有哪些,合同诈骗罪会如何处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诈骗行为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 (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和支票等。所谓其他产权证明,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证明动产、不动产的各种有效证明文件。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这里所说的其他方法,是指在签订、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使用的上述四种方法以外,以经济合同为手段、以骗取合同约定的由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以及其他担保财物为目的的一切手段。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诈骗的表现形式具体如下: 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等等。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分子应该去公安机关自首。表现形式有: 1、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 2、重操旧业者多屡骗不爽 3、运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 4、冒用他人名义实施诈骗 5、伪造担保票据非法获取。
-
合同诈骗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合同诈骗的表现形式如下: 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无效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作为担保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接受
2022.04.13 453 -
合同诈骗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合同诈骗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点: 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无效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作为担保的; 3、无实际履行能力,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合同,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 4、接受对方支付的货物、
2022.04.13 375 -
合同诈骗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一)、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和支票等。所谓其他产权证明,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证
2020.06.08 349
-
合同诈骗罪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具体的类型有哪些,诈骗罪会如何处罚
诈骗行为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 (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
2022-04-09 15,340 -
合同诈骗罪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具体的类型有哪些
诈骗行为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 (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
2022-04-24 15,340 -
合同诈骗罪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具体的内容有哪些,合同诈骗罪会如何处罚
诈骗行为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 (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
2022-04-22 15,340 -
什么是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欺诈是指当事人一方故意制造假相或隐瞒事实真相,欺骗对方,诱使对方形成错误认识而与之订立劳动合同。欺诈的种类很多,包括:在没有履行能力的情况下,签订合同;行为人负有义务向他方如实告知某种真实情况而故意不
2022-04-13 15,340
-
01:14
合同诈骗类型有哪些
合同诈骗,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捏造虚假事实、设定陷阱、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或者是合同一方当事人故意告诉另一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导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者履行
873 2022.04.15 -
00:50
合同诈骗与诈骗的区别有哪些
合同诈骗罪指的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合同实施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诈骗罪是指,行为人采用欺骗手段,骗取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首先,这两者保护的法益存在区别,合同诈骗罪侧重于保护市场经济秩序,诈骗罪保护的
2,848 2022.04.17 -
01:38
合同诈骗罪如何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与他人订立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诈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行为。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达到五千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就可以立案。构
53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