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官司打官司对方不出庭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您可请求法庭缺席判决。 相关知识: 通常情况下,离婚案件必须调解,一方不到庭,法院一般要慎重对待,一般不宜作出缺席判决,但对公告送达的案件除外。另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但《民诉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该规定并未排除离婚案件不可以缺席判决。所以在离婚案件中,被告不到庭时是可以适用缺席审判和缺席判决的。当然对于一些态度恶劣,情节严重或故意刁难原告而不到庭的被告,也可以按照《民诉法》第一百条的规定,对妨碍民事诉讼的被告采取拘传的强制措施。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官司对方不出庭法院可以对被告进行传唤,经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缺席判决。缺席判决是指开庭审理案件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后作出的判决。根据有关规定,原告或被告被法院传唤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开庭中途无法院批准自行离庭的或者开庭中途无法院批准自行离庭的,会被法院认定为当事人已默认法院可以缺席判决。
对于这类离婚案件,分两种情形处理: (一)本人确不愿出庭参加诉讼,但以书面的形式向法院陈述意见。可以依法缺席判决处理。 (二)本人既不愿出庭应诉,又不向人民法院出具书面的离婚意见,对这类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必须到庭的被告,因为这类离婚案件的当事人负有对小孩的抚育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相关案情,故经两次传票传唤后,拒不到庭的,可以依法拘传其到庭参与诉讼。
-
打官司对方不出庭怎么处理
如果被告已经签收法院传票的,被告缺席不影响法院审理,可以缺席判决。被告不签收传票或者被告无法寻找的,法院可以在报纸或法院公告栏张贴公告送达,到期后视为被告已签收。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除离婚案件外,当事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
2020.07.25 866 -
离婚官司男方不出庭怎么办
通常情况下,离婚案件必须调解,一方不到庭,法院一般要慎重对待,一般不宜作出缺席判决,但对公告送达的案件除外。一般情况下被告是可以不出庭的,但离婚案件除外。
2020.11.29 255 -
离婚官司一方不出庭怎么办
离婚官司一方不出庭的办法:如果原告无正当理由不出庭的,法院会视为撤诉。如果是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2020.07.24 111
-
离婚官司对方不出庭怎么办?
离婚诉讼对方不出庭法院将作为撤诉处理,而撤诉后的6个月内,原告是无权就同一理由再次起诉离婚的。离婚案件中原告缺席的,被告反诉,缺席判决。按照相关的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
2023-02-01 15,340 -
离婚官司对方不出庭怎么办
您可请求法庭缺席判决。 相关知识: 通常情况下,离婚案件必须调解,一方不到庭,法院一般要慎重对待,一般不宜作出缺席判决,但对公告送达的案件除外。另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
2022-04-29 15,340 -
对于离婚官司,对方不肯出庭,该怎么办
1、通常情况下,离婚案件必须调解,一方不到庭,法院一般要慎重对待,一般不宜作出缺席判决,但对公告送达的案件除外。另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
2021-05-29 15,340 -
打离婚官司被告不出庭怎么办
司法实践中,离婚案件的判离与否,主要以夫妻感情是否破裂作为衡量标准。 如果离婚诉讼中被告经合法传唤拒不到庭,由于被告无法当庭表达其对于离婚的态度,法院无法查实双方感情是否已经破裂,法院即便缺席判决,也
2022-05-30 15,340
-
01:05
打赢官司律师费对方出吗官司打赢了律师费一般都是由委托人支付的,但是法律中也存在特殊的情况是可以由被告出的。比如在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时所产生的律师费由债务人承担,第三人有责任的第三人需要承担部分律师费。 在制止知识产权侵权以及制止商标侵权时,在原告胜诉后,被告需要支
4,265 2022.05.11 -
01:01
离婚纠纷怎么打官司离婚纠纷打官司的流程如下: 1、原告方准备好民事起诉状、结婚证复印件等材料,到被告住所地法院办理立案手续; 2、案件受理后,法院会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应当提出答辩状。之后案件就会进入到正式的审理阶段; 3、调解:在离婚案件中,调解贯
569 2022.05.21 -
01:17
离婚打官司小孩怎么判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由母亲直接抚养,但是如果母亲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父方直接抚养:1、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生活的;2、母亲有抚养能力但不尽抚养义务的;3、其他使子女无法与其共同生活的原
1,46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