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方和男方离婚可以再生二胎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再婚生育二胎政策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县级以上直属农林场审批,可再生育一胎子女: (一)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或者第一胎双胞胎(含多胞胎)子女均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二)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生育(含依法收养,下同)两个以内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三)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者离婚协议确定未成年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四)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新组合家庭只有一个子女但该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五)夫妻双方婚前均未生育过子女,婚后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鉴定患不孕症,依法收养子女后又怀孕的。 (六)夫妻双方为独生子女且只有一个子女的。 (七)夫妻一方在矿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岗位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且只有一个子女的。 (八)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农业人口,下同),只生育一个子女且是女孩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算二胎,按照规定不管男方还是女方,只要再婚以前生育过一胎,再婚以后生育就要算第二胎,如果再婚双方婚前分别生育过一胎,再婚以后生育就是第三胎了。
一般不可以再生孩子,但男方是初婚未育,可以通过申请再生一个孩子。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
女方离婚孩子归男方可以立第二胎吗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男女离婚后如果女方再婚的,而再婚的配偶没有子女的,或者双方都只有一个子女的,是可以生二胎的。由于再婚夫妻在再婚前的生育状况各有不同,因此,对再婚夫妻再生育政策由《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授权于各省市(自治区)人大及党委会制订。
2020.01.23 187 -
女方初婚男方二婚准生证是几胎
女方初婚,毫无疑问,没有生过。男方再婚,如果再婚前也没有生过孩子,那结婚生育是一胎,办理的是一胎准生证。如果再婚前男方生过一个孩子,那么结婚生的第一个孩子是二胎,可以办理二胎准生证。如果男方再婚前生过二个孩子,那么结婚生第一个孩子是三胎,有
2020.01.14 1,579
-
女方离婚后,男方可以再生二胎吗?
再婚生育二胎政策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县级以上直属农林场审批,可再生育一胎子女:(一)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或
2022-03-30 15,340 -
男方离婚后, 女方已经和男方复婚, 男方可以再生二胎吗?
再婚生育二胎政策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县级以上直属农林场审批,可再生育一胎子女:(一)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或
2022-02-10 15,340 -
再婚男方男方可以生二胎吗?
可以生二胎的条件第十九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夫妻,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一)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二)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农业人口,下同),已生育一个女孩的,但一方为机关、团体、事
2022-03-25 15,340 -
男方再婚, 女方初婚, 男方初婚, 可以生二胎吗?
目前再婚生育二胎新政策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存在地方性法规不一致的情况。为避免地方性立法的不平等,需要在更高位阶的立法上尽可能统一标准。根据现行法律法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乡镇、街
2022-04-27 15,340
-
01:15
女方生病男方能离婚吗
根据我国婚姻法以及道德要求,夫妻之间存在相互扶养和照顾的义务,因此如果一方患病,作为配偶的一方应当履行抚养的义务。但是,如果双方感情确实已经破裂,就算女方已经生病,男方也可以选择离婚。在我国法定的离婚方式,包括了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方式。
3,158 2022.04.17 -
01:06
离婚男方需补偿女方吗
我国法律目前没有规定男方在离婚时一定要给予女方补偿。但是,如果女方在婚姻存续期间因为照料老人、抚育子女和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在离婚时有权要求男方给予适当的补偿。补偿的具体数额由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起诉到法院,由法院
3,660 2022.04.17 -
01:30
男方外遇要离婚女方可以要求经济补偿吗
我国现行法律尚未将婚内出轨归于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但女方仍可以要求男方补偿,只要男方自愿给予补偿即可。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重婚的赔偿情形。也就是说,如果一方婚内出轨,还符合重婚情形的,无过错方有权在离婚时请求损害赔偿。这里所
1,53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