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如何办理参加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四川省失业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职工失业后,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告知其应当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并在自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的7个工作日内将失业人员名单报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将失业人员档案提交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 第十六条失业人员应持本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等有关材料,在60日内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领取有关证件。 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在15日内审核确认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资格和期限,并予以公布。 第十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一)已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二)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按规定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前款第(二)项所称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一)劳动合同终止的; (二)被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被单位解聘、辞退、除名或开除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建议到政务服务中心进行咨询办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按照初级(五级)1000元、中级(四级)1500元、高级(三级)2000元的补贴标准执行。我省劳动力技能培训已开展的职业(工种)且有明确的补贴标准的,按该补贴标准执行。
-
深圳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有哪些
根据相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职工,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即可申领技能提升补贴: 1、在我市依法参加失业保险,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12个月(含12个月)以上的(参保时间计算到申请当月的月底),失业保险关系从市外转入我市的企业
2020.09.16 312 -
福州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可以网上申请吗
福州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可以在网上申请,可以;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可在取得证书之日起12个月内登录网上申报平台注册申报,系统自动核验申报人的失业保险缴费情况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信息。
2020.10.16 159 -
佛山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哪些证书可以申请
佛山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这些证书可以申请:取得国家公布的职业(工种)目录范围内的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能类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申请补贴。如健康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汽车修理工、美容师等。
2020.12.26 210
-
成都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如何办理
办理材料:1。申请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2。请人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3。申请人激活金融功能的社保卡或银行卡(复印件)4。提高失业保险技能补贴的个人申请表(原件)处理流程:1
2021-11-15 15,340 -
成都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办理条件
办理条件:(一)依法参加失业保险,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36个月以上(含36个月)。(2)从2017年1月1日起取得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职业资格证
2021-11-15 15,340 -
成都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办理条件
第十七条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方式。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定期发布重点行业职业培训需求、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评定指导目录,完善补贴标准,简化指导目录中的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审核流程。创新培训模式,探索职业
2021-11-16 15,340 -
成都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多少
费用:不收费;电话查询:咨询电话:0288706279投诉电话:12345;办理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政策规定:《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第十七条完善职业培训补贴。
2021-12-07 15,340
-
01:18
社保4050补贴如何办理
社保4050补贴的办理流程如下:1、向街道劳动保障机构申报就业,并凭《再就业优惠证》、社会保险缴费凭证等相关材料,向街道劳动保障机构提出社会保险补贴申请;2、街道劳动保障机构核实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出具灵活就业证明,并为其向当地县级以上
10,325 2022.04.17 -
01:06
如何申领失业保险补助金
申领失业保险补助金流程如下: 1、在公司的解聘报备; 2、公司向社保局递交解聘通知书以及失业证明档案材料,失业登记表等材料; 3、失业人员被解雇之后的失业登记; 4、社保局审查之后通过,领取失业金。 领取失业金必须满足领取的条件,即非主动离
4,099 2022.04.17 -
01:04
失能补贴办理的条件
失能补贴办理的条件如下:1、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享受低保的老人、低收入家庭的老人、计生特殊家庭的老人;2、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最低残疾等级为1级、2级的听力或言语的老人,重度失能的老人;3、高龄津贴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11,77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