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都有哪些借贷模式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p2p借贷是一种网络贷款平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这也是最安全的P2P模式。 此类平台作为中介,平台不吸储,不放贷,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由合作的小贷公司和担保机构提供双重担保。此类平台的交易模式多为“1对多”,即一笔借款需求由多个投资人投资。 二、“P2P平台下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的模式。 可以称之为“多对多”模式,借款需求和投资都是打散组合的,甚至有由最大债权人将资金出借给借款人,然后获取债权对其分割,通过债权转让形式将债权转移给其他投资人,获得借贷资金。 三、以交易参数为基点,结合O2O(ONLINE TO OFFLINE,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的综合交易模式。 这种小贷模式创建的P2P小额贷款业务凭借其客户资源、电商交易数据及产品结构占得优势,其线下成立的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对其平台客户进行服务。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间借贷融资的形式有:低利率互助型借贷,即城乡居民、个体私营企业主之间用自有闲置资金进行的无偿或有偿的相互借贷行为;企业集资型借贷,包括企业集资和社会集资;发放高息型借贷,即个体及民营中小企业之间的借贷;以及不规范的中介借贷。
1、网络交易的虚拟性,导致无法认证借贷双方的资信状况,容易产生欺诈和欠款不还的违约纠纷。 2、网络平台发布的大量放贷人信息中,有不少是以“贷款公司”、“融资公司”等名义对外发放贷款。而事实上,必须是经国家批准的金融机构方可从事信贷融资等金融服务,擅自从事金融活动者往往会因为“非法集资”、“非法吸引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管理秩序而被追究法律责任。 3、如果贷款经由网络平台代为发放,那么在网络平台疏于自律,或内部控制程序失效,或被人利用等情况下,则可能出现捏造借款信息而非法集资的情形。
-
p2p借款的法律风险都有哪些
网贷法律风险有: 1.遇到一些融资平台圈钱跑路,存在集资诈骗的行为. 2.很多平台名义上说是有第三方资金托管或者和某银行合作,实质上钱都是要经过平台的手,这就是所谓的资金池. 3.挪用资金池里的钱为自己所用就是自融,自融也是国家所不允许做的
2021.02.07 137 -
p2p网络借贷合同有哪些种类
1、借款合同。该合同是指借贷双方在进入网贷平台后,通过自我判断确定借贷对象后在平台上签订的借款合同。网络平台作为第三方见证人则负责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划拨贷款至借款人账户,收取出借人应得利息,负责违约催收工作; 2、居间合同。该合同是指P
2021.01.29 268
-
p2p p2p借贷的模式有哪些
分期不属于P2P借贷。 P2P是英文person-to-person(或peer-to-peer)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伙伴对伙伴)。又称点对点网络借款,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
2022-04-20 15,340 -
p2p借贷模式有哪些
p2p借贷是一种网络贷款平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这也是最安全的P2P模式。 此类平台作为中介,平台不吸储,不放贷,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由合作的小贷公司和担保机构提供双
2022-04-15 15,340 -
p2p借贷模式有哪些?
p2p借贷是一种网络贷款平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这也是最安全的P2P模式。 此类平台作为中介,平台不吸储,不放贷,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由合作的小贷公司和担保机构提供双
2022-04-26 15,340 -
p2p网络借贷都有哪几种模式
P2P网络借贷典型的模式为:网络信贷公司提供平台,由借贷双方自由竞价,撮合成交。资金借出人获取利息收益,并承担风险;资金借入人到期偿还本金,网络信贷公司收取中介服务费。 P2P网贷最大的优越性,是使传
2022-04-26 15,340
-
01:30
怎么提起p2p金融借贷诉讼
当事人提起p2p金融借贷诉讼的,当事人应当书写民事起诉状。起诉状应当包括3部分。第一,原告和被告的个人信息。第二,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如请求对方偿还债款或请求解除贷款合同等。第三,根据诉讼请求,书写相关的事实和理由,包括相关的法律依据。当事人
1,599 2022.04.17 -
01:31
p2p借贷平台跑路怎么维权
投资人当发现p2p借贷平台跑路时一定要保存好相关的证据。维权的关键在于明确受害人与p2p借贷平台存在投资的关系。如果无法证明两者存在投资关系,那么受害人的权益就无法得到保护。因此如果p2p借贷平台仍然可以登录的,投资人应当及时保存投入的协议
1,570 2022.04.17 -
01:12
哪些民间借贷是有效的
有效的民间借贷有以下几种: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合同行为能力和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这是当事人了解和把握合同的发展状况及法律效果的基本条件;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
600 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