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开出认定书对方犯了我全责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当场签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简易程序),认定机动车全责。 既然人和车都在机动车道内,你为什么还要签字,要知道签字就代表了你对责任认定的认可,依法具有法律效力。 2.如果我现在想提出重新进行事故责任认定还有没有可能。 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如果在三日内是有可能复核,过期的话就不行了,抓紧吧。 3.要不要拿出什么证据 拿不出证据的话,估计是复核的结果也是维持原认定吧 如果是实在想翻盘,你可以试试主张程序非法要求重新认定,因为在有人员受伤且非轻微伤的情形,不可以采用简易程序处理,而在本案中使用的是简易程序。 只能这么建议了,因为给出的信息不是太具体。 补充:如果是在3天内,无需理由,依法可以复核 过期就不能再要求复核了,但是可以从程序违法下手,上面已经提到了非轻微伤时不能采用简易程序,而程序违法的后果就是无效,这个是可以要求重新鉴定的 另外,如果你有证据证明当时的情景,那么即使在认定对你不利的情况下也能依法通过举证予以推翻,因为在民事诉讼中作为鉴定结论的证据是可以用其他相反证据推翻的,只是需要你有证据而已 因此建议你从证据方面着手处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警不开责任书,应及时跟进交警了解进展,询问不出具责任书的理由,在必要时候可以主动向相关部门申请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具体的申请方式需以书面形式进行。不作为时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检举、控告。
交警不开责任书,应及时跟进交警了解进展,询问不出具责任书的理由,在必要时候可以主动向相关部门申请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具体的申请方式需以书面形式进行。不作为时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检举、控告。
-
交警判定对方全责对方不认怎么办
交通事故全责方承担全部损失的赔偿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首先由交警部门进行事故责任认定。由交强险承保的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限额内赔偿,超额部门,再由对方根据责任认定情况赔偿。保险公司及对方需赔偿医疗费
2020.11.20 1,355 -
交警判对方全责对方不认怎么办
公安交管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也是当事人就民事损害赔偿问题向法院提交的重要证据。对方可在法定期限内提起复议,未申请复议的,认定书生效。诉讼时如果对方还是不认,除非提供证据推翻事故认定书的内容,否则法院会采纳认定书的责
2020.11.07 1,503
-
出了报了警交警也认定了对方全责为什么不开具书面责任认定书
报警并不代表当场要出责任书。按《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事故勘验之日起10日内出责任书,需要检验鉴定的,自检验鉴定完毕后5日内出责任书。
2022-10-16 15,340 -
对方全责交警不出责任认定书怎么办
如果对于责任认定书不服,可以在收到后的三日内向上级交警部门申请复核。如果在复核期间一方提起诉讼,那么交警部门不再作出处理。如果负全责,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有可能判刑。对于赔偿,主要由丧葬费、死亡赔偿金
2022-03-19 15,340 -
交警认定我方责任对方全责怎么办
不一定非要去他保险公司,还有对方保险公司要报销你的误工费,不仅仅需要你的误工凭证,还要你们的调解协议,交警队没写过一般是想让你去他的保险公司写吧
2022-10-11 15,340 -
我受伤对方全责对方交警要不要开负责认定书
不一定非要去他保险公司,还有对方保险公司要报销你的误工费,不仅仅需要你的误工凭证,还要你们的调解协议,交警队没写过一般是想让你去他的保险公司写吧
2022-10-10 15,340
-
01:17
交警不出责任认定书怎么办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的相关规定,如果是交警有关的部门故意要拖延时间不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或者当事人针对交警有关部门所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内容认为有异议的地方,一般当事人有可以进行申请复核的权利。 具体申请复核的方法为: 1、
4,661 2022.04.17 -
01:06
出了交通事故对方全责车损怎么办
出了交通事故对方全责,车损的处理方式如下: 1、如果对方投了交强险的,由其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2、如果超过限额的,由责任人对超出部分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
1,952 2022.10.08 -
01:33
交通责任认定书对方不签字怎么办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责任认定书,当事人是否签字,并不能代表当事人对认定书的认可,签字一般只是交警部门的一种送达方式的确认。 一般情况下,交警部门送达交通事故认定书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送达,即为由当事的各方在送达回执上签字后交给当事
1,61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