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从劳动合同签订之日算起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社保购买从实际用工之日起开始,而不是劳动合同签定日。 相关法律法规依据: 《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第八十六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劳动法》 第七十二条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生效时间,是指合同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当事人为自己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必须订立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从用工之日起多久必须订立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的一个月内必须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且必须是书面形式的。如果单位逾期不签约的,劳动者可以要求单位每月向其支付双倍工资,至多支付十一个月。
2020.06.21 185 -
用工之日和签订劳动合同之日的区别
用工之日和签订劳动合同之日的区别是法律性质不同,用工之日是劳动者开始为用人单位工作的日期,此时双方不一定建立了劳动关系;而签订劳动合同之日,双方的劳动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
2021.04.30 249 -
合同签订之日起包含该日吗
合同签订之日起不包含该日,自次日起算。如果对合同起始有其他约定的,按照合同约定;法律对合同生效有其他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一般普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经登记后生效。
2021.03.11 358
-
劳动合同是从签订之日起时间算的吗
劳动合同的合同期限的起始日期和后面签订合同的时间可能是一致,也可以不一致。这取决于合同是何时签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
2022-04-17 15,340 -
劳动者的年休假从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计算吗
年休假按员工入职日期开始计算的。《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五条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2022-10-07 15,340 -
劳动合同一般从补签之日起算还是从最后补签之日起算
补充劳动合同的日期从签订之日起开始。用人单位自用人之日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人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2021-12-24 15,340 -
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没签劳动合同吗
、劳动关系,法律上尊重事实劳动关系,没签没关系。从法条可以知道,劳动关系的建立是从用工之日起计算,不是劳动合同签订之日。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
2022-03-19 15,340
-
00:50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需要交社保吗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是否需要缴社保,应当由用人单位自行决定。用人单位招用全日制劳动者的,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购买社会保险,与劳动者共同缴纳社会保险费,招用非全日制劳动者的,用人单位可以自行决定,可以帮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也可以让劳动者自行购买。这
4,153 2022.05.11 -
01:07
小工厂不签劳动合同不买社保
小工厂不签劳动合同也没有买社保的,员工可以与工厂协商,要求其在一个月之内与自己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工厂不愿意的,则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工厂支付从用工之日起第二个月开始计算的双倍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
3,492 2022.04.17 -
00:59
未签劳动合同未交社保怎样赔偿
单位超过一个月未签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赔偿。而单位拒绝缴纳社保的话,劳动者可以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在解除合同的同时,劳动者可以要求众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数额,需要结合劳动者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年
7,07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