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辞退公司要求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公司辞退员工的法定事由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因此公司要辞退员工,必须具备上述的法定事由,在履行了提前30日的通知义务或者另外支付给员工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费后,方可解除劳动合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司辞退员工的合法理由如下: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辞退员工的法定事由有:用人单位提出,经与员工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员工本人: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
单位辞退员工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单位辞退员工的法定事由包括员工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其录取条件;严重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单位的利益造成了重大的损害;或者依法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等。
2020.06.11 125 -
适用单位辞退员工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单位辞退员工的法定事由如下: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
2020.10.27 148 -
公司要求辞退员工违法吗
用人单位口头辞退的,不具有法律效力。劳动者应当继续上班直至出具书面解除合同证明,避免用人单位以口说无凭按旷工处理,难以维权。 用人单位拒绝上班的,可向劳动监察投诉,由劳动监察责令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对辞退违法的,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
2020.07.25 172
-
公司辞退员工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单位辞退员工的法定事由如下: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
2023-05-24 15,340 -
辞退员工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
2022-09-07 15,340 -
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的规定有哪些
公司无胡辞退员工中经常出问题的基本都是不正确的甚至是违法的辞退。 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实质上是劳动合同解除的原因之一。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
2022-05-08 15,340 -
单位辞退员工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单位辞退员工的法定事由如下: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
2022-12-05 15,340
-
01:22
公司辞退员工有哪些补偿
公司无故辞退员工的,应按照公司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按照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向员工支付两倍经济赔偿金。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应根据员工在公司的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的经济补偿,则无故辞退的应支付两个月的
1,092 2022.06.22 -
01:24
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怎么办
如果劳动者并无任何过错或过失,用人单位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主张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也可以不继续履行而要求赔偿金。赔偿金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则是按照劳动者在该单位的工作年限
1,210 2022.06.22 -
00:56
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怎么赔偿
如果劳动者并无任何过错或过失,用人单位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情形,劳动者可以主张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也可以不继续履行而要求赔偿金。赔偿金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则是按照劳动者在该单位的工作
2,41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