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律风险的防范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多种多样的风险,其中法律风险是多年来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很多企业认为在法律风险防范上的支出是可有可无的,属于可"节流"的部分。实际上,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识,放眼四周,高发案率,高败诉率,低执行率,打赢官司拿不到钱的尴尬与无奈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企业,一笔官司、一笔欠款葬送一个蒸蒸日上的企业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事实证明,法律风险一旦发生,往往会给企业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特别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经济实力薄弱,内部管理不健全,抵御法律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均有明显差距,往往一次失误就会给企业带来颠覆性的灾难。企业法律风险,即在企业从筹备设立起到依法解散终止前,由于对法律规范的生疏或忽略,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其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与法律规范存在差异,并因此而未尽法定义务或未用法定权利,从而导致其受到处罚、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以及单方权益丧失的可能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法律风险防范与管理的主要措施有: 1、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依法治企; 2、建立参与机制; 3、强化合同监控; 4、加强信息交流; 5、善用调解、仲裁、诉讼等保护手段。
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与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 1、建立参与机制; 2、强化合同监控; 3、加强信息交流; 4、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依法治企; 5、善用调解、仲裁、诉讼等保护手段。 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
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措施都有哪些
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与管理的主要措施有:1.完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2.建立参与机制;3.强化合同监控;4.加强诉讼管理。健全完善法律事务机构。大型企业应设专职高管人员担任企业总法律顾问,并设置法律事务部门,配备具有企业法律顾问资格的员工专职
2020.12.13 1,418 -
公司股权转让的风险与防范
有限公司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该转让的出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未经上述程序而签订的股权转让合
2020.06.23 443 -
借名买房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借名买房的法律风险有:1.借名购房合同被确认无效;2.借名购房的事实认定困难;3.出名人恶意处分房屋,房屋无法追回;4.出名人的购房资质受到影响。借名买房的防范措施有:1.要注意保护书面证据的收集与保存,与名义产权人之间签订协议书;2.将房
2020.01.24 136
-
公司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
合同签定前法律风险与防范 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的归口管理,合同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备案,法人授权委托办法,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与纠分处理,合同定
2023-03-21 15,340 -
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与管理
企业经营风险总体上可以分为自然风险、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自然风险往往是以人力无法抗拒的因素造成的,比如台风、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商业风险通常与市场环境因素有关,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
2022-08-09 15,340 -
保险公司如何防范各地法律风险
透明度和反舞弊机制。保险公司应当加强透明度和反舞弊机制建设,防止责任主体隐瞒违规行为造成损失扩大或内控缺陷得不到及时整改,防范通过隐秘手法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故意违规行为。保险公司应当通过专门措施加强内外
2022-03-16 15,340 -
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与管理工作
企业经营风险总体上可以分为自然风险、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自然风险往往是以人力无法抗拒的因素造成的,比如台风、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商业风险通常与市场环境因素有关,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
2023-06-07 15,340
-
01:17
债权转让中的风险怎么防范
债权转让中的风险大致可通过以下几点来避免:第一,避免签订合同已过诉讼时效或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债权转让合同,即避免转让过程中合同不合法等情况。第二,对于债权人通知债务人的期限和形式,在转让合同中应做出明确约定,要求债权人须于合同签订后几日内通知
1,174 2022.04.17 -
01:16
如何防范倒签合同风险
防范倒签合同风险的措施如下: 1、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2、预先调查合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3、仔细审查合同的基本条款; 4、注意合同的权利内容是否公平; 5、以及签字、盖章是否一致。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1、当事人的
801 2022.10.08 -
00:59
债权转让怎么防范风险
合同债权转让中的风险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避免表见让与的风险。在未收到受让人对价的情况下,不向债务人送达债权让与的通知,这样也可以防范受让人与债务人恶意串通。 第二,避免签订已过诉讼时效或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债权让与的风险。要求债权人提供催收
1,42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