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九中判终身监禁的条件是什么?判终身监禁的方式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关于刑法修正案九中判终身监禁的条件是什么的问题,终身监禁具备的条件是指对贪污、受贿行为,罪行极其严重,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可依法减为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的刑罚。 1、终身监禁包括多种类型: 绝对终身监禁:对于某些犯罪一些国家在立法上规定了绝对终生监禁,法官没有任何刑罚选择权,比如英国的谋杀罪。 裁量终身监禁:对于某些犯罪终身监禁是选择刑,具体是否适用由法官决定。大部分终生监禁立法采用此种方式。 无假释终身监禁:要求终身犯必须服刑终身,不能适用假释,但允许减刑或赦免,美国和澳大利亚一些地方采用此种规定。 2、特点: ①只适用于贪污、受贿罪。 ②只适用罪行极其严重的罪犯。 ③对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罪犯,可依法减为终身监禁。 ④终身监禁,不得减刑或假释。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时间效力问题的司法解释中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实施贪污、受贿行为,罪行极其严重,根据修正前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不能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而根据修正后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可以罚当其罪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四款的规定。根据修正前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足以罚当其罪的,不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四款的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过重,判处一般死缓又偏轻的重大贪污受贿罪犯,可以决定终身监禁。犯贪污罪、受贿罪,犯罪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依法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法院可以决定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后对其适用终身监禁。
根据法律规定,终身监禁的适用情形是: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
什么是终身监禁. 我国有终身监禁吗
刑法中有终身监禁的相关规定,但是但适用范围上非常狭窄,只有贪污、受贿中规定了终身监禁,而且是刑罚被判处死缓的同时可以同时决定对罪犯适用终身监禁。人民法院作出终身监禁的决定,依据的是行为人被判处死缓之前的表现,即“犯罪情节等情况”,而不是依据
2020.09.30 345 -
-
-
刑法修正案九对禁毒犯判的终身禁监吗
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贩毒的,不存在终身监禁的问题。刑法修正案九,只针对犯特别严重的贪污、受贿罪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
2022-10-26 15,340 -
刑法修正案九终身监禁是怎样的
终身监禁:(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受贿罪不退赃的,并处罚金,在规定的量刑范围内靠上或顶格处罚。《刑法》规定,可以从轻处罚,受
2022-03-14 15,340 -
刑法修正案终身监禁具体的内容是哪些呢?终身监禁是哪些意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时间效力问题的司法解释中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实施贪污、受贿行为,罪行极其严重,根据修正前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不能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而根据修
2022-07-30 15,340 -
终身监禁刑法修正案九的具体规定
终身监禁,是指对贪污、受贿行为,罪行极其严重,判处死缓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不得减刑、假释的刑罚执行措施。 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刑法修正案(
2022-07-30 15,340
-
00:56
民法典禁止结婚的条件有哪些民法典中禁止结婚的情形有几种: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法律规定的禁止结婚的亲属。称为“禁婚亲”。禁婚亲包括两个方面的血亲: 1、是直系血亲,是指所有的直系血亲,有世代的限制,均不得结婚;2、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血亲主要指出于同
751 2022.05.18 -
01:19
非法拘禁罪的构成条件有哪些非法拘禁罪主要由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四个条件构成: 首先是主体,构成非法拘禁罪的主体属于一般主体,既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一般公民。 第二是主观方面,构成非法拘禁罪,要求行为人有主观上的故意,意思是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侵犯他人的
1,830 2022.05.11 -
01:18
法院判监外执行的条件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监外执行的条件: 患有白血病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肚子里有孩子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孩子的妇女; 没办法自己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怀孕或
2,61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