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离婚案件中的互相扶助义务如何维护关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助的义务,在您生病而对方不管不问的情况下,您完全可以不用与对方离婚,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履行扶助义务,支付您的相关的扶养费用。如果您坚持离婚的,在我国离婚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方式。如果您可以和对方解除婚姻关系、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一致的,可以签订离婚协议书,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如果不能协商一致的,您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起诉到法院的离婚案件法院都会判决离婚。法院判决离婚的依据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无和好可能性,法定的离婚事由包括(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所以法院可能不会判决离婚。如果法院认为你们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判决离婚的,只要您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在您生病期间对您不管不问的,那么在分配财产的,法院会适当地对您有所倾斜,要求对方承担您的扶养费。但是也只是适当倾斜,比例也不会太过悬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是相互的、对等的。夫妻双方都应当自觉地履行扶养义务,特别是在一方年老、多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有负担能力的一方,更应当主动承担扶养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权要求对方履行扶养义务。
-
夫妻关系存续间的相互债权债务关系
一、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或妻不能划分自己对共有财产的份额,在共有财产范围内,夫妻之间不能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二、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允许夫或妻有个人财产的存在,有专属于个人的经济支出,在共有财产范围之外,夫妻之间可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2021.01.22 163 -
兄姐与弟妹之间的相互扶养关系是如何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未成年子女应由其父母抚养,子女之间不发生扶养与被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是在特定条件和特定情况下,兄、姐与弟、妹之间会产生有条件的扶养义务。 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扶养的义务。由兄、
2022.05.03 165 -
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吗
夫妻之间有扶养的义务。扶养一般指的是亲属之间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根据法律相关的规定,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体现在生活方面,比如夫妻之间共同承担日常的生活费用、当一方生病时,另一方需要照顾等。当夫妻离婚时,没有取得孩子抚养权的一方,需要支付一定
2021.02.06 434
-
如何理解婚姻家庭中的夫妻扶养义务关系
一、夫妻间包括哪些扶养义务广义的扶养是指一定亲属间的相互供养和扶助的法定义务。民法典依据亲属的辈分不同,将扶养分为长辈对晚辈的抚养、晚辈对长辈的赡养、配偶之间和兄弟姐妹之间狭义的扶养三种。民法典规定:
2023-09-03 15,340 -
医患双方权利义务的相互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院医疗服务活动的重中之重,也是医患双方的事情。医患双方都应该在处好医患关系方面做出努力,但是医院科室、医务人员一方是处好医患关系的主导者。结合当前实际,谈谈一些的看法。医务人员转变观念是
2022-10-15 15,340 -
关于遗嘱的互相遗赠关系
遗赠是不属于遗嘱继承的一种的,只是在分遗产的方式上是相同的,这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遗产的人员范围是不同的,遗赠接受遗产的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员,而遗嘱只能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人。所谓遗嘱继承是指法
2022-06-01 15,340 -
夫妻的相互扶养义务
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是相互的、对等的。夫妻双方都应当自觉地履行扶养义务,特别是在一方年老、多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有负担能力的一方,更应当主动承担扶养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
2023-08-07 15,340
-
00:57
同居关系有扶养义务吗
同居关系没有扶养义务。同居关系是指,男女双方长期共同生活,但没有登记为合法婚姻的关系。在我国,同居不是违法行为。因此,法律并没有禁止未婚的男女进行同居。只要双方都没有法定配偶,这时候双方长期自愿公开地共同生活,也是法律所尊重的一种生活方式。
2,516 2022.04.15 -
01:17
如何区分相邻关系和地役权
相邻关系和地役权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两者的性质有差异,地役权是属于一种独立的物权,它属于用益物权;而相邻关系则不是一种独立的物权。 2、两者的法律效力有差异,相邻关系的发生是基于相关法律的规定;而地役权则是通过当事人签订合同后所产生
1,274 2022.04.17 -
00:56
民法典相邻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相邻关系的规定如下: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不动
4,10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