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双方如何处理孩子抚养权?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你们如果离婚,孩子抚养问题,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重点考虑跟哪一方在一起更有利于孩子的生活、教育及成长)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孩子尚小,一般会判由你直接抚养。 2、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一看子女的实际需要。二看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三结合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然后,对支付义务人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月收入的20%至30%按月支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对支付义务人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但是,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3、关于房屋问题,该房屋购买在你们婚前,不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但是,婚内共同还贷一般应当属于你的支付,另外,该支付所产生的房屋增值部分也应当归你。 4、关于孩子的继承权,父母离婚,不能就此改变父子关系的事实,更不能就此排除孩子依法应当享有继承父亲遗产的权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双方争孩子抚养权的处理方式: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争取抚养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之后的子女,如双方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离婚时双方都要孩子抚养权如何处理
离婚时双方都要孩子抚养权的处理方式: 1、子女未满两周岁的,一般抚养权归母亲; 2、已满两周岁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3、其他处理方式。
2021.04.15 138 -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如何处理
1、当事人在离婚时与对方协商一致,或者是准备好能证明自己的经济能力、生活环境可以抚养孩子健康成长的证据的才能取得孩子的抚养权; 2、如果孩子已经年满八周岁的,那么要争取孩子的同意,人民法院在判决时会听取孩子的意见。
2021.02.07 66 -
离婚后如何处理孩子抚养权
离婚由父母双方协商处理孩子的抚养权,协议达成一致,按照协议的约定;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判决,人民法院会根据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2021.02.19 131
-
离婚双方争孩子抚养权如何处理
离婚双方争孩子抚养权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判决处理。 我国法律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
2022-05-27 15,340 -
离婚后双方如何争取孩子抚养权?
如果想争取孩子的,最好做到如下几点: 1、前多照顾孩子,增加与孩子的感情; 2、如果双方已经分居,最好争取与孩子一起生活; 3、如果夫妻双方都忙于工作,最好让自己的父母帮助照看孩子; 4、自己身上有不
2022-08-31 15,340 -
双方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如何判决
孩子抚养权归属可以协议,协议不成要按法律规定判决。法院判决时会根据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2023-02-15 15,340 -
双方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如何变更
以下为大家解答离婚后如何变更孩子抚养权的问题一,协商变更。《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几点具体意见》第十七条规定,父母双方协商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应予以批准。第二,如果谈判失败,可以起诉
2021-10-22 15,340
-
02:00
双方愿意离婚如何争取孩子抚养权
双方同意离婚,但都争取孩子抚养权时,应从以下几点来争取: 1、当事人的综合素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接人待物、生活理念、道德品质及学习热情等特性,无时不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所以,争取抚养权一方,应当尽力将自身具备这些优势展现出来。比如,提出
742 2021.07.05 -
01:12
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如何处理
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判决如下: 1、离婚时,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除非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母方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可以由父亲抚养; 2、已满两周岁的
434 2022.06.06 -
00:46
离婚后男方如何争取孩子抚养权
离婚后男方争取孩子抚养权,可以从以下两种方式如下:1,法院为了子女的成长,一般不会轻易的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如果孩子一直跟随男方生活,子女跟随男方生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男方可以准备一些证据证明孩子和自己共同生活和居住;二,证明
1,18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