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盗窃信用卡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如果信用卡是被朋友盗刷的,则他的行为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建议报警; 2、如果经得到当事人同意后使用的信用卡,则属于民事案件,应当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 3、法律依据:《刑法》(1997修订)第一百九十六条【信用卡诈骗罪、盗窃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朋友刷自己的信用卡后不还款的,是属于民事纠纷,是不可以报警的,但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纠纷。
当事人的信用卡被朋友盗刷的,警察一般会立案侦查,因为这种行为涉嫌盗窃罪,行为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朋友欠我信用卡钱不还怎么办
朋友欠钱不还的解决办法:对于已经将钱借出去而对方到期不还钱的, 1、对于已经将钱借出去而对方到期不还钱的,可以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再采用其他办法; 2、看准时机当面要清楚; 3、反向借钱,即向朋友借钱,可以让朋友意识到未还钱的这个问题;
2022.04.12 753 -
偷刷朋友信用卡怎么判刑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
2020.10.17 196 -
盗窃朋友微信钱包,盗窃罪如何处理
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0.10.12 1,061
-
信用卡被朋友盗刷怎么办
1.挂失。不管你是通过哪种方式发现信用卡被盗,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马上给银行的客服打电话挂失。 2.在自动取款机上检查钱。你挂失后,不用先补卡,而是可以在最近的自动取款机上查到你的信用卡余额。同时这也是证
2023-03-29 15,340 -
信用卡被朋友提额盗刷怎么办?
信用卡被盗刷后该怎么处理,首先,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发卡银行,办理信用卡挂失。我们可以立即通过打电话的方式,通知银行信用卡有被盗刷的可能,配合银行工作人员办理挂失,冻结信用卡; 或者报警,在通知银行后,
2023-03-29 15,340 -
朋友盗刷信用卡怎么报警
如果您的信用卡被非法盗刷,建议您尽快拨打信用卡中心客服热线进入人工服务挂失卡片。同时你要立即报警备案,给银行提供立案回执单,然后提交时自己不在场的证据,然后等待银行客服处理,银行会先冻结盗刷的账单,盗
2022-09-16 15,340 -
盗刷朋友信用卡怎么判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6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恶意透支的。 数额铰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2023-03-29 15,340
-
01:15
信用卡诈骗罪与盗窃罪有什么区别
信用卡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信用卡诈骗罪与盗窃罪两者的犯罪客体不同,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不仅侵犯了我国公民的财产权,同时还破坏了我国金融管理的秩序,它属于复杂客体;而盗窃罪的侵犯客体为单一的客体,仅仅是公民的财产权; 2、
2,404 2022.04.15 -
00:54
朋友借款不还怎么办
借款期限届满,债务人仍然不偿还借款的,债权人应采取合法的方式追回借款,债权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追回借款:首先,如果债务人有能力清偿所欠借款但就是不给的,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商,以追回借款;其次,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协商沟通无果的,
457 2022.04.17 -
00:58
朋友借钱不给怎么办
朋友借钱不还的,可以先与其私下协商,若其对还款时间、还款方式等有异议的,可再次协商约定。若双方协商不成的,债权人可以起诉到人民法院。法院会依法进行调解,对于调解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判决。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起诉方
1,40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