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二审如何判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看过您的判决后,现回复如下:1、关于“判令被告只有因逾期交付房屋的违约金给被告”的诉讼请求,一审法院对你的请求予以支持了,因此没有多大的争议。但是没有判决具体金额,这有点不合情理。在一审诉讼请求中,您应当提出具体的金额。2、关于“请求依法判令被告立即为原告办理房屋所有权证”,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被告确实履行的是协助、配合办理过户手续的义务。从程序性上讲,法院如此判决无可厚非。但是,你作为一名非法律专业人士,个人认为,法院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5条规定,当事人主张的民事行为法律效力与法院认定的不一致,法官应当履行其释明的职责,通知你变更诉讼请求。3、关于“依法判令被告继续履行(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诉讼请求,该诉讼请求确实没有可执行性,但是不妨害法院因此进行判决。4、就本案而言,因为释明权规范在我们国家相对空白,如果你上诉的话,二审法院如果认为应当行使释明,二审可能会改判或发回重审。如果认为不需要,二审法院很可能会支持一审法院的判决。5、如果你不上诉的话,凭此判决,无法申请强制执行过户手续;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确定。二审作出判决需要根据我国现行法的规定,在法律规定程序做进行。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应当根据买卖合同纠纷的具体情况作出判决。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二审的结果的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依法改判、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
买卖合同纠纷二审判决书的结果有以下情况:维持原判、依法改判、发回重审。二审的判决结果根据二审程序中法院查明的事实、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在一审中出现的程序问题等具体情况而定。二审判决属于终审判决,判决书作出后立即生效。
-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如何判决
出卖人必须具有房屋所有权或者土地使用权。非房屋所有人和土地使用者不得出售房地产。买卖双方必须有充分的能力。未成年人和被宣告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不得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房地产买卖。房地产买卖双方的意思表
2022.04.13 790 -
买卖合同纠纷二审判决
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确定。二审作出判决需要根据我国现行法的规定,在法律规定程序做进行。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应当根据买卖合同纠纷的具体情况作出判决。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二审的结果的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依法改判、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无论
2020.06.07 251
-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如何解决
房屋买卖合同是一方转移房屋所有权于另一方,另一方支付价款的合同。转移所有权的一方为出卖人或卖方,支付价款而取得所有权的一方为买受人或者买方。编辑本段销售,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上述规定是认
2022-03-15 15,340 -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如何解决?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怎么解决解答如下:如果仅仅是签订了《购房意向书》,如果《购房意向书》中已明确了房产买卖的主要条款,这些主要条款有:价格、房屋位置、付款时间、过户时间、交房时间等,则可视为签订了《房屋买
2022-04-01 15,340 -
如何解决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怎么解决解答如下:如果仅仅是签订了《购房意向书》,如果《购房意向书》中已明确了房产买卖的主要条款,这些主要条款有:价格、房屋位置、付款时间、过户时间、交房时间等,则可视为签订了《房屋买
2022-04-03 15,340 -
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如何解决?
二手房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解决方法有:一、房价上涨过快,卖家毁约引起的纠纷的解决办法: 1、如果仅仅是签订了《购房意向书》,如果《购房意向书》中已明确了房产买卖的主要条款,这些主要条款有:价格、房屋位置
2022-04-06 15,340
-
01:07
二手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审判原则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和诉讼解决。其中合同纠纷的调解,指的是当事人双方自愿在第三者也就是调解的人的主持之下,在查明了事实及分清是非的基础之上,由第三者即调解人对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双方进行说明和劝导,促使双方互谅互让,以达成和解的协
944 2022.04.17 -
01:33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审判原则
在司法实践中,合同纠纷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纠纷。发生合同纠纷时,一方拒绝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或者双方在履行合同方面存在分歧,未达成协议的。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的方式解决合同纠纷。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
775 2022.04.17 -
01:18
如何审理买卖合同纠纷
买卖合同纠纷开庭审理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诉讼主体核实及权利告知,核对当事人的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第二,法庭调查。双方当事人就其主张的事实向法庭和对方当事人举证,由对方当事人就举证,就由对方当事人就
1,27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