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月个税怎么交啊?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社保费用是在每月月初有地税局向单位收取,那么员工只要在半月有上班,那么单位就需要在本月为员工缴纳社保费用,同时员工需要承担本月个人缴纳社保的部分。根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十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一)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二)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三)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四)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二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第四十四条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税前工资达5000元的就需要交税了。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2000元/月(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以及外籍人员、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在中国境内的所得每月还可附加减除费用3200元),为应纳税所得额,按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
当月工资下月发放个税怎么报
当月工资次月发放,当月属于工资的所属期,而下月属于工资的所得期,企业在个税申报期内进行申报即可,个税按累计发放的工资减去扣除项目后乘以对应税率得到应该缴纳的个税,然后用该金额减去已经缴纳的个税,就是本期应该缴纳的部分。
2020.01.25 620 -
个人每月交社保怎样啊
带着相关身份材料、收入凭证等向当地社保部门缴纳办理。具体缴纳金额,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全国的社保缴费基数都是不一样的,个人买社保一个月要交多少钱的总成本也不一样,交的费用与当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资有关,因为每个城市的社平工资不同,一线城市往往比
2020.07.05 142
-
应该怎么补交当月个人所得税啊?
补交个人所得税需要收入发放单位的办税人员到其主管税务机关,递交补税申请,说清补税原因及税款和滞纳金计算表。经管理员审核后,由税务局打印缴款书,到银行缴款后,将银行回单复印件盖公章交回。 需要提醒你的是
2022-07-30 15,340 -
当月发工资当月交个税吗
1、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员工的工资薪金,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金由所在企业负责从工资中代扣,并缴纳给地方税务局,所以,拿到手的工资是已经扣过税,即税后工资了。 2、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涉及很多税法专业术语
2022-03-21 15,340 -
当月工资发当月要交个税吗
1、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员工的工资薪金,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金由所在企业负责从工资中代扣,并缴纳给地方税务局,所以,拿到手的工资是已经扣过税,即税后工资了。 2、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涉及很多税法专业术语
2022-03-29 15,340 -
发工资当月交个税怎么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
2022-07-18 15,340
-
00:56
社保是当月扣当月的还是当月扣下月的
社保是当月扣当月的。社保局一般在每月中扣费。每月1到10日为社保经办机构审核期,已经受理过的增减业务,进行审核结算,并核定当月的征收数据;每月11日至当月最后一个工作日,为对单位受理申报时间。缴费单位若有人员增减变化,须在当月及时到社保经办
13,178 2022.04.18 -
01:07
自己交社保漏了一个月怎么办
自己交社保漏了一个月的处理办法如下:可以进行补缴。直接提供补交月的工资凭证复印件,加盖财务章和公章,凭证上要有员工的本人签名。员工的劳动合同复印件。单位起草一份补交申请,就说是经办人员失误之类的原因,补交保险。上面注明员工姓名和身份证号。加
6,293 2022.05.11 -
01:13
个人所得税交纳的税率是怎么规定的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的以下九项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
3,140 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