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突然离职赔偿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假设是劳动者违约,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其支付违约金,其有两个作用: 其一:损害赔偿作用。劳动者突然离职,肯定会对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造成一些负面影响,那么劳动者就应当给予用人单位补偿或赔偿。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在计量上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在现代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关联的,某一员工出现问题不足以影响全局,如果一个员工的流失就造成用人单位重大损失,只能说明这个企业的劳动管理存在缺陷。如何准确确定补偿或赔偿的数额要把握实事求是、责任大小、充分考虑劳动者支付能力的原则。 其二:对违约行为予以惩戒作用。为了建立社会“诚实信用”的理念,用人单位收取违约的劳动者违约金,也可以看作对不守信者的一点处罚,是应该的。综合以上两点作用可以看到:劳动者违约是要支付违约金的,多少要考虑到劳动者支付能力,造成经济损失大小等情况合理确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4、如果单位没有正当合法理由单方辞退,需要按上面标准支付双倍的赔偿金。
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因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提前解散的,确定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从入职起每年补偿1个月职工个人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不满半年的按补半个月计算。反之,即未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提前解散的,应当从职工个人进厂(公司)工作开始计算经济补偿,每年补1个月,不满半年的补半个月。 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解除合同,没有提前通知的,单位应该发一个月的工资,另外单位单方面解除合同的,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
公司突然裁员赔偿标准
公司突然裁员且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如果违反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赔偿标准是应该按照员工在公司的具体工作时间和其每月工资来赔付。员工在其单位工作每满一年的,公司就需要多赔付一个月的工资;工作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
2022.04.13 1,109
-
员工突然离职如何赔偿?
假设是劳动者违约,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其支付违约金,其有两个作用: 其一:损害赔偿作用。劳动者突然离职,肯定会对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造成一些负面影响,那么劳动者就应当给予用人单位补偿或赔偿。造成多大的经济损
2022-03-30 15,340 -
员工突然离职如何赔偿
这种情况下,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以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违法行为为由辞职并且单位确实存在该违法行为,可以要求单位支付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
2022-03-18 15,340 -
员工突然离职的补偿
假设是劳动者违约,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其支付违约金,其有两个作用: 其一:损害赔偿作用。劳动者突然离职,肯定会对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造成一些负面影响,那么劳动者就应当给予用人单位补偿或赔偿。造成多大的经济损
2022-03-21 15,340 -
公司突然让我离职赔偿标准
按你的工资计算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若用人单位拒绝
2022-03-29 15,340
-
00:51
员工突然离职工资怎么算
员工突然离职工资的计算如下:在劳动合同内员工突然离职的,工资根据本月上班的天数进行计算。比如劳动者本月工资是3000的,本月出勤天数应该是20天,劳动者出勤的天数是10天,工资就是3000除以20乘以十等于1500。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
4,989 2022.04.17 -
00:58
公司员工离职赔偿标准
公司员工离职赔偿标准的规定如下:1、如果是用人单位主动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合同,并且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此时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2、如果单位是属于非法解除,非法辞退,那么需要支付赔偿金;3、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
3,453 2022.04.17 -
01:06
企业突然辞退员工应该怎样赔偿
企业突然辞退员工的,应当给予经济补偿或赔偿,但只能择其一。只有在一些法定的情形下,用人单位才要加付赔偿金。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经济补偿的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
1,68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