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的认定方法主要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不能采取身份说,即只要是在从事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员工所从事的事务,就一概认定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 2、关键在于行为的内容,首先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即利用自己主管、管理、经营、经手单位财物的便利条件;其次,必须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正是由于上述行为的内容与侵占罪区别开来。 3、另外,对单位财物的理解并不限于财物的所有权属于单位,同时也包括单位行使合法占有,但所有权不属于本单位的财物。 依照上述规定,结合本案李某的行为,公安机关认定其为职务侵占罪没有问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职务侵占罪的认定方法有下列认定: 1.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2.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4.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
认定方法如下: 1.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2.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4.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
-
职务侵占罪主体的认定
职务侵占罪主体的认定: 1、对象要求。犯罪的对象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2、客观方面。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产,数额较大; 3、主要要件。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 4、主
2022.07.11 233 -
职务侵占罪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非法占为己有,是指采用侵吞、窃取、骗取等各种手段将本单位财物化为私有; 包括将合法已持有的单位财物视为己物而加以处分、使用、收藏变为自己所有的行为。
2020.06.07 122 -
职务侵占罪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职务侵占罪的认定标准有: 1、是必须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 2、是必须有侵占行为; 3、是必须达到较大数额。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2022.05.11 379
-
构成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有哪些,如何认定职务侵占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有为已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可以并
2022-05-06 15,340 -
职务侵占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职务侵占犯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即行为人妄图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处分、收益的权利。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2022-05-14 15,340 -
职务侵占罪构成要件有哪些?如何认定职务侵占罪?
1、客体要件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此处所称“公司”,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设立的非国有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称“企业”,是指除上述公司以外的非国有
2022-05-24 15,340 -
侵占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1、客观表现形式不同。职务侵占罪的行为方式主要是利用主管、管理、经手的本公司、企业,或单位财物的职务上的便利,将其数额较大的财物据为已有的行为,并且只要实施了非法占有即构成犯罪;而侵占罪在行为方式上表
2022-11-03 15,340
-
00:56
刑法职务侵占罪如何认定
刑法职务侵占罪的认定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
1,995 2022.10.04 -
01:32
职务侵占罪立案有哪些要求
首先不是所有的职务侵占行为都能达到立案标准的,必须是要符合对应的条件才可以立案,尤其和职务侵占的数额大小有关;具体立案要求有:公司或者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捷,将本公司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涉及占有金额较大的,会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
765 2022.04.17 -
01:30
职务侵占罪量刑标准有哪些
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如下:1、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依据《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
1,14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