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公司不发工资的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处理。 《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第十八条对符合下列条件的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依法受理,并于受理之日立案查处: (一)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发生在2年内的; (二)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 (三)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并由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对不符合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投诉人。 对不符合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投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当告知投诉人补正投诉材料。 对不符合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投诉,即对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的投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当告诉投诉人;对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但不属于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的投诉,应当告知投诉人向有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无故拖欠工资,员工可以提出离职,并要求支付赔偿金,另也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投诉。 2、符合法律规定公司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形,这种情况公司并不违法,员工个人只能选择接受或者可以提出离职,但没有赔偿金。
公司不发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也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如果经仲裁,公司仍不支付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
遇到中介不发工资怎么办
遇到中介不发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向法院申请支付令。举报、投诉人必须据实提供被举报、投诉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和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具体情况等内容。
2020.01.05 101 -
遇到中介不发工资怎么办?
如果遇到中介不发工资的情况,当事人可以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向法院申请支付令。但是必须据实提供被举报、投诉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和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行为等信息。
2020.09.21 147 -
遇到公司拖欠工资怎么办
公司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是直接申请劳动仲裁。首先,劳动者应该到所在市区的劳动部门进行投诉,劳动监察大队会对此立案,留下劳动者的基本资料,然后向公司调查了解,事情属实的,劳动监察部门会出面调解,遇到拒不执行的公司,可凭借
2020.09.09 162
-
遇到不发工资的公司怎么办
单位拖欠工资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劳动者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解决: 1.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通常是劳动管理监察大队)。 2.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仲裁费用200-300元,如果你胜了全部由公司负担)。 3.如
2022-04-20 15,340 -
遇到不发工资的公司怎么办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扣除工资的,包括辞职后扣除工资的,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督处填写投诉表。如果投诉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可以进一步收集相关证据关证据,申请劳动仲裁,全面主张更多权利。1、投诉人身份证;
2021-12-11 15,340 -
遇到公司不发工资怎么办?
1、沟通协商解决 不管是在职还是离职,不管是无故拖欠工资还是不发工资,都应先通过正常的渠道,与公司主要负责人进行沟通协商,搞清楚拖欠或不发的原因,再选择合理的方法去处理,给公司和个人留有余地,要知道做
2022-11-08 15,340 -
遇到公司不发工资的情况怎么办
1、沟通协商解决 不管是在职还是离职,不管是无故拖欠工资还是不发工资,都应先通过正常的渠道,与公司主要负责人进行沟通协商,搞清楚拖欠或不发的原因,再选择合理的方法去处理,给公司和个人留有余地,要知道做
2022-06-25 15,340
-
01:03
遇到公司拖欠工资怎么办
遇到公司拖欠工资,有以下维权的方法: 1、可以首先与单位进行协商解决; 2、还可以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投诉举报的方式,可以是现场也可以是电话的方式; 3、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到法院起诉; 4、如果是属于工
395 2022.05.18 -
00:57
公司发不出工资怎么办
公司发不出工资的处理如下: 1、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委投诉; 2、可以到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 3、可以与公司协商要求支付工资; 4、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5、可以要求第三方介入。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
2,013 2022.10.08 -
01:03
公司拖欠工资不发怎么办
如果出现公司拖欠工资不发的情况,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可以到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劳动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会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检查和监督,并责令用人单位尽快支付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2、劳动者可根据《劳
738 2022.05.23